中新廣東網8月1日電 (王華 官同良) 據權威部門今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廣州市十區一手樓住宅均價接近每平方米近九千五百元。在廣州樓價逼近萬元大關時,買房大轉移現象悄然出現:那就是深圳人跑到廣州、東莞等地買房,而廣州人也開始到佛山買房。
陽光家緣數據顯示,七月份廣州全市樓價每平方米又上漲了六百二十二元,使得廣州全市十區一手住宅均價達到每平方米九千四百七十三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樓價每平方高出二千九百元,增幅超過四成四。這意味著,從今年五月份開始,在廣州每推遲一個月買樓,就要多花幾萬元的費用;今年買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平均要比去年多花近三十萬元。
七月拉動廣州全市樓價上升的,除了近期樓價一直在每平方萬元以上的天河、海珠兩區外,城郊區域樓價也在迅速上升,導致整體價格上升。其中南沙區六月吃「白板」,七月卻賣出七十二套單位,均價達到近萬元。花都區、番禺樓價也上升四百元左右。
樓價上升的同時成交量卻連續兩個月下降,七月減幅達一成半。房價與買房趨向的變動造成了一種「買房轉移」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深圳房價不斷漲高,深圳人就到廣州等地買房,抬高了廣州房價;廣州人也跑到佛山買房,於是佛山房價又漲了……
相對於深圳動輒兩、三萬的房價,相鄰的廣州、東莞、惠州等地的房價要「實惠」得多,於是越來越多的深圳人選擇了異地置業。在這種市場背景下,加上炒家炒作,廣州的房價也迅速進入萬元時代。於是,廣州人又跑到佛山買房。而由於廣州人的佛山置業,佛山的房價也是一日漲過一日,均價從三、四千元衝至目前每平方五千多元。
業界人士分析,形成這種效應因素在於:首先,房價差異,必然導致人們的購買需求投向「價值窪地」,哪怕捨近求遠;其次,隨著廣佛地鐵的推進和延伸、公交線路的拓展,廣佛半小時經濟圈正逐漸成為現實,人們的異地觀念也正逐步減弱。而且對於以下三種人:在佛山工作的廣州人、在廣州工作的佛山人、夫妻廣佛兩地工作的人,都具有在佛山買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佛山市市長陳雲賢一語中的:房價的漲跌由市場因素決定,與消費水平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