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6-8 2:13:03 来源: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李凌
5月中旬,记者从国资委获悉一组数据:今年1~4月,永煤集团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永煤集团)销售收入59.5亿元,同比增长131.8%;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集团)销售收入42.1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1%。连续两年在利润上超过平煤集团后,永煤集团首次在销售额上超过了平煤集团。
而在2003年之前,平煤集团的利润、销售额都是省属国企的老大。
说来有趣,这是河南煤炭行业的两家领头企业,一个利润连续两年名列省属国企之首,一个销售额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煤炭行业首位。它们的梦想是相同的:都想做成行业第一。
作为煤炭行业的全国老二,平煤集团的煤产业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促进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整体实力明显;而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最有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工业企业之一的永煤集团,其理想是打造百年永煤,因此他们选择了强势扩张的道路。
两家企业发展轨迹各不相同,也隐含着明争暗斗。不同的发展战略为它们带来了不同的结果。
2000,改革年
刚刚下放地方管理一年多的平煤集团,煤炭卖不出去,工人工资发不出来。
而永煤集团年销售收入不足5个亿,名列省内国企「亏损榜」第二位,等待着被人兼并。
如果时光回到几年以前,永煤集团是「亏损大户」。2000年时,原国家煤炭部下属企业永煤被国家下放成省管企业,基建贷款被取消。
在河南省几大煤矿中,永煤集团当时只能算是小老弟,「亏损记录」令人吃惊:1999年亏损0.97亿元,2000年亏损1.18亿元,为全省第二亏损大户,这时它是一个濒临被兼并的企业,同处在永城市的神火集团已经把兼并永煤提上了议事日程。只是后来神火集团内部出现了分歧,否则现在不会再有永煤集团了。
2000年7月份,陈雪枫出任永煤集团总经理,开始实施「新政」,按照「以煤为主,适度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产品品种由最初的两三个增加到近20个,当年,永煤扭亏并盈利2600万元。
这时,平煤的日子也不好过。
平煤集团是国家「一五」重大建设项目,也是新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
1998年9月,平煤集团下放河南省管理。平煤集团百里矿区,储存着103亿吨原煤,在全国煤炭行业位居第二,素有「中原煤仓」之称,综合经济效益全国第一。
但进入1996年,煤炭市场开始持续低迷,平煤处境艰难,一度退居全国第八。
2000年后,煤炭市场转暖,行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一些大企业率先打破地域界限进行资源整合。
平煤集团积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电一体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煤炭主业,同时加快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煤炭市场低迷时,平煤集团的年产量不足2000万吨,客户多达上千家,年需求量30万吨以上的客户却只有三五家。客户离散度大,市场风险集中。煤,卖不出去;款,收不回来。
受到沉重打击以后,平煤开始推行大户战略,先后与宝钢、武钢、湘钢、扬子石化等29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2000年5月,湘钢集团因使用小煤窑所供煤炭发生严重质量事故,企业面临停产。
平煤发运3万吨优质煤炭,解了湘钢的燃「煤」之急。从此,湘钢不再从小煤窑进煤,转而把平煤作为自己的「粮仓」。现在,这29家企业就占了平煤总销量的82%,而其他100多家客户加起来还不到20%。
2004,发展年
两家都选择了资本运作,但一家走的是「行业间合作、实业经营」的道路,另一家走的是「跨行业、跨地区合作、重组」的道路。
如果没有以陈雪枫为首的决策班子超出常理的出牌,就不可能有永煤资本迅速膨胀的奇迹。仅仅几年,永煤的总资产攀升到80亿元,净资产由5亿元增长到30亿元也不过用了4年时间。有人认为,其中的60%是资本运作带来的。
河南的煤资源虽然丰富,但后续的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诸多资源型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考虑的深层次问题,探寻企业新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务之急。
很快,永煤看上了位于贵州黔西县的黔金煤矿。那是个在建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45万吨,总资源储量有8000万吨,且有着大量低硫、低中灰、特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2004年年初,永煤集团重组贵州黔金煤矿。重组后的黔金煤矿更名为永煤贵州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永煤的股权比例为61%,其他几家股东则占39%。
同时,永煤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增值国有资本,吸纳国际资本,引进12个新的投资主体,组建了10个控股或参股公司,初步建立了集团发展的长效机制。
怀揣资本运营和产业整合两把利器,永煤集团近几年似乎所向披靡。
按照规划,3至5年内,永煤集团将被建成以矿业、化工、电力为主要支柱产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国际化能源企业集团。永煤的产业布局也在发生快速变化,在把煤炭基地成功变为原料基地的同时,形成了煤—电、煤—化工、煤—钢铁、煤—矿产四条新的产业链。
反观平煤,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2004年,平煤集团生产原煤3069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实现利税18.2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8.6亿元,同比增长36.7亿元,增长30.1%,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非煤产业的销售收入65.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41%。
2004年以来,平煤集团积极进行低成本扩张和并购重组。2004年10月29日,武钢集团与平煤集团在郑州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武钢集团并出资6亿元入股平煤集团,两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通过一系列战略合作,平煤集团成功引进资金20多亿元,加速了煤、电、钢一体化进程,使50%的电煤重点用户和90%的焦煤重点用户成为集团或子公司股东,固化了煤炭市场,增强了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