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十一五规划纲要
--------------------------------------------------------------------------------
2006-04-17
目 录
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目标
第二章 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升级
第三章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第四章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第五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七章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第八章 实施科教人才兴邯战略
第九章 全面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章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
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造河北南厢经济增长极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构建和谐邯郸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对于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邯郸市委关于制定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按照「开放总揽,环境先导,民营突破」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三农稳市、开放兴市、民营活市、文化强市」和项目支撑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四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民心工程建设,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提前一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步战略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全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4%,2005年分别达到1166.5亿元和12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11.4%。
———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三次产业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2000年的17.5:47.7:34.8调整为2005年的13.7:50.5:35.8。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农业基础地位巩固,服务业稳步发展,工业主导作用加强,钢铁、煤炭、电力、建材四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
———体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行政体制、投资体制、粮棉流通体制、农村税费等各项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规模扩大,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居住环境显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实施了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加大了农业开发和生态建设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荣获首届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行列,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7.3个百分点达到42%,全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网长度达526公里,市民出行分担率达到5.8%,燃气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得到了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围绕城建、交通、水利、通讯、电力、信息等建设了一批大项目,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引岳济邯二期、西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厂、市内路网改造、第二长途电信枢纽楼、中心医院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启动了青兰高速公路、邯郸机场扩建、东污水处理厂扩建、热网扩建、天然气利用、两路四延、龙湖公园等工程,主城区面积由76平方公里增加到90平方公里。数字邯郸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24亿元,年均增长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