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十一五規劃綱要
--------------------------------------------------------------------------------
2006-04-17
目 錄
第一章 指導原則和目標
第二章 加快產業結
構調整升級
第三章 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第四章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第五章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章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第七章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第八章 實施科教人才興邯戰略
第九章 全面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第十章 建立規劃實施機制
邯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打造河北南廂經濟增長極的關鍵時期。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現更快更好發展、構建和諧邯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編製和實施「十一五」規劃,對於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綱要根據《中共邯鄲市委關於制定邯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製,是今後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指導原則和目標
第一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進入新世紀,面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按照「開放總攬,環境先導,民營突破」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工業立市、三農穩市、開放興市、民營活市、文化強市」和項目支撐戰略,狠抓重點項目、國企改革、民營經濟、對外開放四項重點工作,積極推進民心工程建設,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各種自然災害的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提前一年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第一步戰略目標,為「十一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5%,全部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9.4%,2005年分別達到1166.5億元和121.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萬元,年均增長11.4%。
———結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三次產業比例發生了重大變化,由2000年的17.5:47.7:34.8調整為2005年的13.7:50.5:35.8。一批重大建設項目順利實施,農業基礎地位鞏固,服務業穩步發展,工業主導作用加強,鋼鐵、煤炭、電力、建材四大產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以上。
———體制環境進一步改善,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改善,行政體制、投資體制、糧棉流通體制、農村稅費等各項改革取得較大進展。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規模擴大,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
———居住環境顯著好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施了農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加大了農業開發和生態建設力度,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宜居城市建設步伐加快,榮獲首屆國家人居環境範例獎,跨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行列,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加7.3個百分點達到42%,全市公共交通運營線路網長度達526公里,市民出行分擔率達到5.8%,燃氣普及率、城市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都得到了迅速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圍繞城建、交通、水利、通訊、電力、信息等建設了一批大項目,完成了城鄉電網改造、引岳濟邯二期、西污水處理廠、垃圾衛生填埋廠、市內路網改造、第二長途電信樞紐樓、中心醫院病房大樓等項目建設,啟動了青蘭高速公路、邯鄲機場擴建、東污水處理廠擴建、熱網擴建、天然氣利用、兩路四延、龍湖公園等工程,主城區面積由76平方公里增加到90平方公里。數字邯鄲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524億元,年均增長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