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北软的学习风气还是比较严谨的,大家习惯于专着的学习,再加上有自己的内部论坛,北软学子一般很少到各大外部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外部人士可能不够了解真正的北软。今天,做为一个北软老生,我将尽可能客观的向大家描述我视角中的北软。
学生生源:学生生源不错,名校的不少,本科来自北大清华中科大上交西交浙大的都有,80%以上的学生应该都是来自重点高校的。
北软毕业生质量
精英群体:北软一届学生有800人左右(统考,单独考,联考,还有为公安部培养的委培硕士),取这800人中的最精英的前10%,有80人。北大本部计算机的软件理论,一届学生大概也是80人左右。拿两个80人群体的对比,负责任的说,北软是一点不会逊色的,或者说一点不逊色于全国任何计算机学院毕业生。只是北软的这部分精英的光彩被北软大部队给掩盖了。北软的牛人都比较低调,拿了几十万年薪的offer都不声张,北软有去数据挖掘的,去了新加坡年薪70万RMB还不包括分红;数字艺术系有学生获世界级比赛大奖去英国做访问学生,有人进入了麦肯锡的终面,有人进了摩根斯坦利,中金等顶级金融机构的IT部门,有人进入埃森哲或IBM咨询,等等等等。 &ho!p.O0C
潜力群体:IT 行业的特点决定了这个行业需要巨多的中层人员,他们需要从事具体的开发开发工程,北软的另一任务就是培养这种中层从业人员。凡是有过实际开发经验的人都知道,软件开发早就过了作坊时代,现今的开发方式已经是工程化的开发,之所以叫工程化,就是因为实际的软件开发,并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创造性,并不需要你能写出时间和空间性能有多优秀的代码,而是需要你能按照统一的规范,编写出易于维护和阅读的代码,按照规范做事的重要性远大于个人的创造!中国程序员用10行代码就能解决的问题,印度程序员需要100行才能解决,初一看你会觉得印度人的算法很笨,但是久了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才是这个行业所需要的。不按游戏规则办事,难道还想胜出?
事实上,很多人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个人业务能力的确不如科班出生的那么优秀,但是随着他工作经验的增加,真正起决定因素的东西出现了:性格!这些并非科班出生的人员,由于有性格优秀,作风踏实稳健,成长成为具有丰富实战经验且发展全面的综合型人才,在公司里他们的价值并不亚于系统分析员。
不如意群体:有人笑自然有人哭。强者恒强,不进取的人自然过得不如意。北软从来就没有责怪他们,而是包容。大部分人好了,自然会驱使剩下的那小部分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