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北軟的學習風氣還是比較嚴謹的,大家習慣於專著的學習,再加上有自己的內部論壇,北軟學子一般很少到各大外部論壇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部人士可能不夠瞭解真正的北軟。今天,做為一個北軟老生,我將盡可能客觀的向大家描述我視角中的北軟。
學生生源:學生生源不錯,名校的不少,本科來自北大清華中科大上交西交浙大的都有,80%以上的學生應該都是來自重點高校的。
北軟畢業生質量
精英群體:北軟一屆學生有800人左右(統考,單獨考,聯考,還有為公安部培養的委培碩士),取這800人中的最精英的前10%,有80人。北大本部計算機的軟件理論,一屆學生大概也是80人左右。拿兩個80人群體的對比,負責任的說,北軟是一點不會遜色的,或者說一點不遜色於全國任何計算機學院畢業生。只是北軟的這部分精英的光彩被北軟大部隊給掩蓋了。北軟的牛人都比較低調,拿了幾十萬年薪的offer都不聲張,北軟有去數據挖掘的,去了新加坡年薪70萬RMB還不包括分紅;數字藝術系有學生獲世界級比賽大獎去英國做訪問學生,有人進入了麥肯錫的終面,有人進了摩根斯坦利,中金等頂級金融機構的IT部門,有人進入埃森哲或IBM咨詢,等等等等。 &ho!p.O0C
潛力群體:IT 行業的特點決定了這個行業需要巨多的中層人員,他們需要從事具體的開發開發工程,北軟的另一任務就是培養這種中層從業人員。凡是有過實際開發經驗的人都知道,軟件開發早就過了作坊時代,現今的開發方式已經是工程化的開發,之所以叫工程化,就是因為實際的軟件開發,並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創造性,並不需要你能寫出時間和空間性能有多優秀的代碼,而是需要你能按照統一的規範,編寫出易於維護和閱讀的代碼,按照規範做事的重要性遠大於個人的創造!中國程序員用10行代碼就能解決的問題,印度程序員需要100行才能解決,初一看你會覺得印度人的算法很笨,但是久了你就會發現,其實這才是這個行業所需要的。不按遊戲規則辦事,難道還想勝出?
事實上,很多人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個人業務能力的確不如科班出生的那麼優秀,但是隨著他工作經驗的增加,真正起決定因素的東西出現了:性格!這些並非科班出生的人員,由於有性格優秀,作風踏實穩健,成長成為具有豐富實戰經驗且發展全面的綜合型人才,在公司裡他們的價值並不亞於系統分析員。
不如意群體:有人笑自然有人哭。強者恆強,不進取的人自然過得不如意。北軟從來就沒有責怪他們,而是包容。大部分人好了,自然會驅使剩下的那小部分人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