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能不說到我們的經濟發展戰略和經濟增長模式。長期以來,依靠外來投資與國內廉價生產要素特別是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的結合,依靠對發達國家的巨額出口,中國維持了一個加工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所謂「製造中心」不過是加工出口的另外說法。這種模式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尤為顯著。依靠這種模式,我們取得了經濟的持續高速成長,出口規模巨大,國際收支大幅順差,外匯儲備水漲船高。同樣依靠這種模式,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巨大人口壓力下的就業問題,特別是農業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應該說,這種發展道路是自然形成的,是有其歷史必然性和經濟合理性的。問題在於,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道路的適用性,把它自覺地上升為一種戰略選擇和理論模式,特別是將其固化為既定方針並推向極致的時候,其對自然過程的扭曲、對市場作用的限制就顯現出來,該模式的長期有效性也就值得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