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有一雙望穿秋水的眼睛,這個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我和周澤雄先生有一樣的心情:那位曹操手下最年輕,最詭奇的謀士郭嘉,究竟是如何煉就那一雙驚世的目光,能夠一瞥之下就看出他人的肺腑?
喜歡他,就在不久之前吧。在週日午間,聽易中天老師的講座,覺得還不錯,就一直堅持聽了下來。在聽到天生奇才的介紹時,心中充滿疑惑。這個人真的這麼厲害嗎?他的去世竟然使曹操集團走下坡路?但還是沒怎麼在意。於是在那個陰天的中午,我看見了他———郭嘉。「世上自古就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天才,他們的功業,即使不是高入雲霄,改天換地,卻至少是不可理喻的,他們以自己拗轉正常生命成長鏈的成就,使我們的日常生活常識猛不丁受到沉重打擊.」不錯,他就是這樣的人。也就是在那天中午,我哭了。我以為我長大了,可還是錯了。
官渡之戰,曹袁對峙,情勢危急。此時的曹操還擔心身後那個不安份的劉備,但又怎能分出人馬來兩面作戰呢?但他說可以,原因是「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這樣的謀略不用我多說吧。 這個弱不禁風的青年的作戰計劃總是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率,為此不惜將風險係數每次都置於高危點上,他對對手心理的揣摩已經到了神而化之的程度。這種先例我未曾見過,而郭嘉竟屢試不爽,曹操竟言聽計從.
他年輕的生命正是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征途上,不支倒下的.留的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
身邊有很多人偏愛諸葛孔明先生,但他好像不曾打過一個值得被人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戰例。
沒能看到郭嘉和諸葛亮的鬥志,深感遺憾。
前段時間看周澤雄先生的文章時,頗為驚訝,「1958年大躍進失敗的時候,毛澤東這位世紀巨人曾在好幾個場合提到郭嘉,還向自己的下屬鄭重講述郭嘉的"多謀善斷"。
最後再來感歎一番吧:
青青奉孝吟
穎川有才伴曦月,年少輕狂隨君戰。智絕無雙佳人笑,共籌帷幄情誼長。
十年生死兩茫茫,相逢易兮離別難。烏啼聲聲思舊曲,赤壁風煙話淒涼。
星沉月落在今夜,天妒英才枉自傷。青青子矜聲猶在,三世塵緣空嗟歎。
風雲常易變,聚散更離別。情絲纏綿,怎能忘卻?悲歡離合,陰情圓缺,
千秋功罪,誰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