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有一双望穿秋水的眼睛,这个人有一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我和周泽雄先生有一样的心情:那位曹操手下最年轻,最诡奇的谋士郭嘉,究竟是如何炼就那一双惊世的目光,能够一瞥之下就看出他人的肺腑?
喜欢他,就在不久之前吧。在周日午间,听易中天老师的讲座,觉得还不错,就一直坚持听了下来。在听到天生奇才的介绍时,心中充满疑惑。这个人真的这么厉害吗?他的去世竟然使曹操集团走下坡路?但还是没怎么在意。于是在那个阴天的中午,我看见了他———郭嘉。「世上自古就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才,他们的功业,即使不是高入云霄,改天换地,却至少是不可理喻的,他们以自己拗转正常生命成长链的成就,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常识猛不丁受到沉重打击.」不错,他就是这样的人。也就是在那天中午,我哭了。我以为我长大了,可还是错了。
官渡之战,曹袁对峙,情势危急。此时的曹操还担心身后那个不安份的刘备,但又怎能分出人马来两面作战呢?但他说可以,原因是「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这样的谋略不用我多说吧。 这个弱不禁风的青年的作战计划总是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率,为此不惜将风险系数每次都置于高危点上,他对对手心理的揣摩已经到了神而化之的程度。这种先例我未曾见过,而郭嘉竟屡试不爽,曹操竟言听计从.
他年轻的生命正是在曹操统一北方的征途上,不支倒下的.留的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
身边有很多人偏爱诸葛孔明先生,但他好像不曾打过一个值得被人写入教科书的经典战例。
没能看到郭嘉和诸葛亮的斗志,深感遗憾。
前段时间看周泽雄先生的文章时,颇为惊讶,「1958年大跃进失败的时候,毛泽东这位世纪巨人曾在好几个场合提到郭嘉,还向自己的下属郑重讲述郭嘉的"多谋善断"。
最后再来感叹一番吧:
青青奉孝吟
颖川有才伴曦月,年少轻狂随君战。智绝无双佳人笑,共筹帷幄情谊长。
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逢易兮离别难。乌啼声声思旧曲,赤壁风烟话凄凉。
星沉月落在今夜,天妒英才枉自伤。青青子矜声犹在,三世尘缘空嗟叹。
风云常易变,聚散更离别。情丝缠绵,怎能忘却?悲欢离合,阴情圆缺,
千秋功罪,谁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