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3
(2003-05-30 07:54:48)
鐵東區二道街以東,五一路以南,文化街以北,為鞍山的商業,文化中心,俗稱站前"井"字街
歷經數十年滄桑的鞍山站前"井"字街,見證了鞍山商業的過去和現在,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鞍山商人
2003年5月29日,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中澳合資溢大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站前商業區改造建設項目簽字儀式的正式舉行,標誌著飽經風霜的鞍山站前"井"字街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代———
無數鞍山人難以忘懷站前"井"字街.雖然這裡的建築有些破敗了,雖然這裡的道路亟待改善,但佔地3萬餘平方米的這塊土地,仍是鞍山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每天絡繹不絕的市民來到這裡,逛商場,品小吃,看街景……熱鬧的店舖,閃爍的霓虹,川流不息的人群,給鋼都帶來了勃勃生機.
交通便捷:不僅西臨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市內40條公交營運線路有80%在此設中轉站或始發站.便利的交通帶來了豐富的客流,潛移默化中促進了"井"字街的繁榮.
商場林立:這裡分佈著一百,國泰,新亞,天河,銀座,四隆廣場,地下街,鑽石城,百盛等各種大型商場.
網點密佈:人民銀行,中行,工商行,農行,建行,交行,商行,中信實業,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也相繼在此設立總部.此外,眾多的餐飲服務網點也深深扎根於此,其中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飲食服務業,金融網點就有近15個.
參考數字:2000年,鞍山市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75億元,站前商業中心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為45億元,占總量的60%.這就是"井"字街的魅力.
為了進一步美化站前商業中心的周邊環境,按照鞍山市總體規劃佈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2001年,我市相繼完成了商業中心區西部火車站,站前廣場和東部勝利廣場的改造,整體拆遷了商業中心區北側的八卦集貿市場,完成了商業中心區四周的居民住宅的改造.同時,結合建國路立交橋走廊建設工程,新建了橫跨中長鐵路的五一路立交橋,為站前商業中心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當周圍景色越來越美,硬件設施越來越完善時,"井"字街便顯得更加破敗了.為了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整個商業中心的經濟水平,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站前商業中心改造建設項目定為2003年市政府重點工程.
按照市政府指示精神,市建委多方招商引資,採取各種形式吸引國內外投資商的青睞.然而,一年多來,雖然該項目先後吸引了廣東,香港,澳門,北京等多家投資商的關注,並多次反覆協商,測算,但是皆因拆遷成本太高,未有結果.
去年年底,市建委與澳大利亞賽德公司,鞍山四隆集團開始了再一輪的磋商.經過半年的醞釀與努力,終於在5月29日這一天初現端倪: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中澳合資溢大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舉行站前商業區改造建設項目投資合同簽字儀式.
雙方簽下的,不僅僅是各自的名字,更簽下了鞍山建設者的希望,簽下了鋼都百萬市民的憧憬.
規劃設計:佔地面積32969平方米,其中設置三個廣場———文化廣場,五一廣場和下沉廣場.這三個廣場面積分別為1678,2227和2308平方米.商業區的規劃建築面積不低於10萬平方米,建築高度都在4層以上,建設週期為3年.
規劃方案:商業中心區擬改造地塊分為A,B,C,D,E地塊.
1,商業中心區開發建設規劃力求以人為本,造就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富有個性的二十一世紀都市商業中心區.規劃在平面佈局方面,是以三道街,四道街為分割界限,形成三個獨立的功能區.三個功能區在豎向規劃方面,通過地下層和二層平台有機聯繫在一起.規劃結合點綴在其中的三個廣場作為商務中心區的主放口方位,尤其是五一廣場作為主放口,既能滿足功能要求,又能在空間尺度上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而且還能盡展商業街的主體形象.另外,在二道街,文化街也設置一些必要的入口.
2,在建築與街道空間控制上,規劃要符合人們步行其中的尺度要求,體現著濃厚的人情味.作為陽光步行街,三道街將嚴格按照國際上認同的尺度,即寬控制在16———20米左右,有玻璃棚9米,中心設有休息座椅,小品廣告,電話亭,花壇,垃圾桶,裝飾燈等.地面採取多種圖案的硬質鋪裝,形成人情味與趣味性深厚的步行商業街空間.
3,規劃保留原有"井"字街格局.規劃成一明一暗的佈局結構,老飲食一條街隱藏於建築之中,通過內部庭園與周圍聯繫.為了強化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之間聯繫,規劃形成一條垂直於三條街道的帶玻璃頂棚的商業步行街,中間還設有中央庭園.這樣既能增加有效的臨街面積,又激活了東部功能區,使各地塊發展比較均衡.
"井"字街的歷史正在被改寫,一個新的,現代化的商業中心在百萬鋼都市民期盼的目光中姍姍走來……
實習生張巍 記者金紅 首席記者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