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都在暗示,湧入以上海為首的長三角區域的地產投資已經或正在轉移。但在國家抑制房價上漲過快的宏觀政策的大勢影響下,哪裡才是這些轉移地產投資的下一個天堂?
趨利避害的天性使置身其中的開發商總是首先嗅到市場的緊張氣氛。在日前以萬科、金地為首的北伐南系地產商公佈的2004年年報中,均表現出收縮陣線、屯兵珠三角的趨勢。其中,萬科今年珠三角的開工面積將是長三角的兩倍多。而各大券商亦紛紛調低地產公司,尤其是項目集中於長三角區域的地產公司評級。
「各大地產商都認為未來兩三年珠三角是比較安全的。」英聯國際不動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波告訴記者,「深圳2000-2004年房價年平均增長率只有2.53%,並沒有順著經濟發展而大幅上漲,遠遠低於10%的正常水平,更遑論珠三角其它城市,這是不符合國際房地產增長規律的。如果珠三角房價因這波宏觀政策調整影響而出現滯漲,未來三年,珠三角將補上這四年應有的漲勢。」
被低估的珠三角
「珠三角的房價一直被低估。」日前英聯「200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分析報告」中拋出這一觀點,「與長三角相比,珠三角近幾年無論是地價還是房價上漲幅度都被遠遠拋在後面。」
2004年,長三角地價上漲幅度達到6.9%。其中商業、住宅用地的地價增長率分別為7.33%、12.16%,均大於全國各類用地平均增長率,而同期珠三角地價增長率只有2.31%。
報告指出,2004年35個副省級城市中,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的城市有9個,珠三角一個都沒有。去年深圳房價為5980元/平方米,廣州為4618元/平方米,別說遠遠落在上海房價後面,甚至還不及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寧波慈溪6000元/平方米的房價。在浙江一般縣城的房價都在3000元以上,而廣東去年前三季度的房價剔除廣州、深圳後,全省其餘地區平均價格為2300元/平方米。
「廣深地區歷年來GDP增長位於全國前列,如此懸殊的落差極不合理。」郭說。報告分析,落差的背後其實是珠三角城市價值的落後。由於珠三角地區城市化進程太快,伴隨急劇工業化形成的城鄉一體化,沒有明顯的中心城區,城鎮沿公路兩旁延伸,形成了「拉鏈經濟」,造成經濟集聚度不高,中心城區輻射能力不強,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城市規劃、城市運營、社會治安、政府管理水平等難以跟上急劇發展的經濟速度,致使近幾年長三角城市競爭力超過珠三角。
城市價值決定地產價值。由於上述原因,珠三角的房價一直被低估,投資市場不活躍,房價漸漸進入邊緣地帶。自1992年以來,珠三角房價一直未出現大的漲幅,1998年至2003年6年間,廣東省銷售商品房價格有4年為負增長,只有2000年和2001年略有增長,其兩大龍頭城市之一的廣州房價甚至在2002年、2003年分別出現大幅下跌,深圳2004年房價也僅比2003年上漲5.28%。
如果中央政府未來一段時間不再出台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應該說珠三角的房價上升週期才剛開始。「但由於宏觀政策和上海房價下跌預期所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全國房地產都將下行,珠三角也不例外,只不過由於珠三角市場近年比較平穩,房價波動幅度不會太大。」
並且,「如果珠三角房價因這一輪政策調整影響而出現滯漲,未來三年,珠三角將補上這四年應有的漲勢。」郭表示,從房地產成長規律來說,每年平均成長10%應該是正常的成長趨勢。但深圳2000-2004年房價年平均增長率只有2.53%,並沒有順著經濟發展而大幅上漲,遠遠低於正常水平,更遑論珠三角其它城市,這是不符合國際房地產增長規律的。基於此,考慮到宏觀政策面的影響,他認為珠三角將以5%-8%的增速發展。
南系地產屯兵珠三角
儘管在日前年報會上,王石仍聲稱看好上海房地產,但行動才能說明一切。據萬科年報顯示,今年其珠三角計劃開工面積100萬平方米,占集團整體比例的36%,長三角僅43萬平方米,為三大區域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