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聽「經濟信息」廣播,在日本東京買一套79平米的樓房(新建成)要和人民幣300多萬元,每平米40多萬元。在英國倫敦每平米房價5萬元人民幣,而在北京約7000元人民幣每平米......,說不僅中國人買房苦惱,外國人比我們還苦惱,在東京、倫敦等西方大城市買房千萬元以上的富翁才可以,90%的人買不起值得租房住且不少人是終生租房。分析我們對房價的壓力或說是高,是我們國人根深蒂固的本土、居己室為其住的意識,不願意漂泊頻繁移居,此為其一;其二是雖然我們單位房價比人家低的許多,但因面積過大房子總價必然過高給人難已承受的感覺,如我們都要三室兩廳以上的佈局,面積130、140平米以上,家家要車庫(海鮮城北「都市麗景」小區一期蓋一半住戶的車庫一半住戶儲藏室,車庫被搶購就是一例)。近幾年能買得起車的能有一半人家嗎?何況還為大家準備那麼多撥泊車位可租呢,租車位可臨時可永久但花銷要少的多。香港人均居住面積才7平米多,不也挺好的嗎?
房價的漲落不是憑空而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