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4日 何启龙
[内容提要] 傅海波(Herbert Franke) 在1975年提出,蒙元帝皇从部落领袖发展成世界之主,借助了佛教神话来肯定普世统治者的地位。David M. Farquhar论政满清皇帝崇尚佛教、自称文殊菩萨下凡,为了证明清朝继承元朝及明朝利用佛教神话的习惯,引用了不少元朝帝皇借助佛教神话、以菩萨自居的例子。柯娇燕(Pamela K. Crossley)在论证干隆皇帝自称为佛教神话「转轮王」(skr. cakravartin) 的化身、以增强世界统治者的合法地位,当中大力塑造「转轮王传统」,认为蒙元帝皇使用了转论王神话来增强自身的合法性。。
然而,以上学者都忽略了元代的回鹘文佛经所展现的元代佛教真面目,他们都忽略了回鹘僧团及回鹘佛教是元朝蒙古佛教的重要部份。只要对照元代佛经,就发觉无论是「菩萨」或「转轮王」皆并非元朝帝皇所独尊的称号,其它宗王甚至高昌亦都护君主也使用这些称号。而且,从回鹘文《重修文殊寺碑》透露当时人只认为「转轮王」是「多筑精舍会成为金转轮王」,只有佛教功德、跟政治权力无关。而居庸关的六体刻文《造塔功德记》其实是赞赏及鼓励元朝王室多建佛寺而获得转轮王一样的长寿、百子千孙,并非为了强化政治权力。
去除了对「转轮王」的迷思,才能还原元朝佛教的真面目,才可了解元代蒙古人对待佛教的真正态度——祈福、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