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正式投產
www.hexun.com 【2006.01.20 10:20】 和訊
國內IT行業新增一家大型生產製造企業
2006年1月20日,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舉行開業典禮。這一年產600萬台PC等電子產品製造基地正式投產,標誌著國內IT行業新增一家大型生產製造企業及專業化的OEM/ODM服務提供商。
蘇州市朱建勝副市長、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領導及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等出席典禮。
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投資6億元人民幣,於2003年11月在蘇州工業園區正式奠基,2005年4月完成主體部分建設;初期設計最大產能為400萬台/年。到2008年第二期完成,設計產能將達到600萬台/年。該生產基地擁有7條先進的生產線,其中包括兩條CELL線,實現了柔性生產體系與大規模生產相結合,不僅能夠滿足少品種大批量生產,也可以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客戶化定制。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主要從事電腦、數碼相機、打印機等電子產品的生產及相應軟件技術的開發。
據介紹,蘇州製造基地不僅是方正集團最大的現代化生產基地,也是國內品牌電腦商在蘇州地區建立的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
朱建勝副市長在開業典禮上說:「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的正式開業,不僅標誌著方正集團的發展由此跨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也預示著蘇州民族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將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
蘇州市領導指出:方正集團多年來堅持以「技術頂天」與「市場立地」相結合,不僅走出了一條快速度、跨越型、裂變式發展道路,同時也為地方經濟與高新技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繼成功收購蘇鋼集團之後,方正又成功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製造基地,把強大創新能力嫁接到地方經濟發展中來,充分顯示了方正集團的遠見卓識。
作為年銷售收入超過245億元的國家大型企業集團,方正集團從1995年開始進軍PC製造領域,10年的磨練構築了中國IT產業發展和大規模應用的製造基礎,連續6年穩居行業第二的地位。
方正集團董事長魏新先生說,在集團的發展戰略中,IT是集團產業結構中的一大主業,而以PC為主的硬件製造是IT產業中的主要支柱。未來的幾年,PC市場需求仍將繼續增長,方正的PC銷售量將持續攀升。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的建成投產,滿足了集團長遠發展的需要,並將為方正在今後幾年內快速提升技術和擴大產量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市場。權威市場咨詢機構IDC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05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銷售PC 達516萬台,同比增長19.2%。當季,方正市場份額為12.7%,高於2004年同期的11.6%和第二季度的12.1%。
據悉,隨著IT產業佈局從珠三角地區向長三角地區延伸,華東地區已經成為國內IT業發展的重要基地。蘇州作為華東重鎮,擁有完善的I T產業配套能力和良好的現代物流系統,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附:北大方正集團簡介
北大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1986年投資創辦,是中國著名的IT企業,在中國IT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領先地位。現擁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馬來西亞交易所上市的公眾公司和遍佈海內外的20多家獨資、合資企業,員工近2萬人。名列國家首批6家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500家國有大型企業集團之一,120家大型試點企業集團之一,2004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排序第八,北京企業百強第九,2005年集團銷售收入245億。
方正集團是一家真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高科技企業,擁有對中國IT產業發展和大規模應用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是中國重要的軟件出口企業。在PC製造領域,方正集團構築了中國IT產業發展所需的大規模製造基礎,連續6年穩居行業第二的地位。2004年6月,方正依托北大的醫學資源,以醫療管理公司的方式切入醫藥領域,引入國際資本共同投資超大型醫院,重組西南合成製藥,打造醫療、醫藥平台。
方正集團堅持以IT、醫療醫藥為主業,有選擇地進入某些傳統行業,主動尋求跨越式發展機遇,將方正做實、做強、做大,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企業集團。
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簡介
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為北大方正集團下屬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IT產品生產製造企業,專業化的OEM/ODM服務提供商。
公司成立於2003年8月,註冊資本1億人民幣,主要從事設計、生產、製造方正電腦、服務器、打印機、數碼相機、機頂盒、 WBT、稅控機等IT、IA電子類產品。同時,公司也為國內外用戶和品牌做加工代工,承接與PC、電子、辦公、通訊和網絡設備相關的產品。
方正集團蘇州製造基地位於風景秀麗、經濟活躍、IT產業配套完善的蘇州工業園區。園區位於蘇州古城以東,東臨上海,西靠太湖,南接浙江,北枕長江,距上海虹橋機場約80公里,具有十分便利的地理環境。公司處於蘇州工業園三期規劃範圍內,蘇虹東路南北兩側。製造基區位於北邊,面積為14萬平方米;研發區位於南邊,面積為8.6萬平方米。
公司具有優良的生產環境條件;豐富的生產製造經驗;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成熟的生產製造體系;現代的倉儲物流體系;先進的電子商務系統;完善的ERP管理系統;全程監控的質保體系;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一流的研發水平。工廠初期設計最大產能為400萬台/年,到2008年第二期完成,製造基地的設計產能將達600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