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集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 (港交所:0992)
市場資料
{{{market_information}}}
成立時間
1984年
總部地點
紐約(2004年後)
郵政編號
{{{zip_code}}}
電話號碼
{{{telephone_no}}}
重要人物
柳傳志,聯想控股總裁
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威廉·阿梅裡奧,聯想集團首席運營官
口號
-
產業
IT產業,風險投資、房地產
產品
個人電腦、手提電腦、服務器、掌上電腦、打印機、超級服務器等
資本額
{{{capital}}}
營業額
130億美元
稅前盈餘
{{{operating_income}}}
淨利
1.4億
員工數
19000人
結算期
{{{accounting_period}}}
母公司
{{{parent}}}
子公司
{{{subsid}}}
網站
www.lenovo.com
{{{footnotes}}}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0992) 成立於1984年,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當時稱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1989年成立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
聯想公司主要生產台式電腦、服務器、筆記本電腦、打印機、掌上電腦、主機板、手機等商品。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
2004年4月1日,聯想集團的英文名稱由「Legend」改為現在的「Lenovo」。「Lenovo」是個混成詞,「Le」來自「Legend」,「-novo」是一個假的拉丁語詞,從「新的(nova)」而來。同年,聯想以1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IBM PC事業部,並獲得在5年內使用IBM品牌權,成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
目錄
[隱藏]
* 1 收購IBM PC
* 2 財政狀況
* 3 歷史
* 4 競爭對手
* 5 產品
* 6 請參閱
* 7 外部連接
[編輯] 收購IBM PC
聯想在中國以外相對不太知名,卻在2004年12月登上頭條,宣佈計劃收購IBM PC事業部。聯想集團希望藉此拓展西方市場,躍升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併購前,聯想集團已佔有亞洲市場的25%,主要原因是聯想集團在價格以及品質方面的優勢。聯想集團向IBM支付12.5億美元現金,包括6.5億美元現金及6億美元聯想集團股份(實際上,新聯想還必須承擔IBM PC業務帶來的5億美元負債,合共17.5億美元)。
2005年3月9日,聯想集團宣佈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完成交易審查。2005年5月1日,IBM與聯想集團完成交易。併購後,聯想集團的生產線包括ThinkVision、ThinkPad、ThinkVantage、ThinkCentre、Aptiva及NetVista。據2005年5月1日的分配,公眾持有聯想集團的35.2%,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占45.9%,IBM占18.9%。
聯想收購具有象徵意義的IBM,消息雖然令中國媒體感到鼓舞,但市場對這場收購併未雀躍。聯想集團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每股平均月價曾高達17.5港元,但科網潮爆破後,其股價大幅滑落2004年的2.5元,2006年5月股價同樣在此一水平徘徊。
美國國務院2005年秋曾採購16,000台聯想個人電腦,但此事在華盛頓引起有關國家安全的爭論,美國國務院將限制使用聯想電腦,決定不會在機密情報部門安裝使用這批電腦。
2006年3月,聯想亦公佈削減1,000份全職職位,約占聯想現有的21,400名員工的5%,受影響的包括美洲、亞太及歐洲的員工。
[編輯] 財政狀況
2003年的銷售額為$25.9億,少於美國的PC銷售商,如IBM(928.4億)、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 (783.7億)、戴爾電腦(Dell, Inc.; Dell)(453.8億)及蘋果電腦(Apple)(62億)。2005年3月,聯想集團宣佈計劃於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上市。[1]
2005年9月底止第二季業績,聯想全期併入IBM個人業務的貢獻後,純利按年上升22%,營業額上升4.04倍至285億元(見表),但毛利率由上季的15.3%下跌至14%,純利增長亦遜市場預期。當消息公佈後,股價逆市急挫7.2%至3.525元。
[編輯]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