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招了12名学生,河南大学艺术附中将走向何方
2002年,河南大学在原开封师专的校园内,成立的「河南大学艺术附中」,在经过几年的办学以后,如今在2006年的招生中,只有12名学生还继续留在课堂上,使该校进入了「挂了一个大牌子,守着一堆空房子」的窘境。为什么在全国的艺术学校都办的非常火的大环境下,做为河南一个着名高等学府办的艺术学校竟沦落到如此地步呢?经过调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 办学体制不合理,从办学伊始就形成「胎里坏」的情况。
该校在成立时,河南大学领导瞄准的是全省一流的艺术附中,并经过几年努力,要使之成为像北音附中、西音附中那样的学校。但在体制设计上,却没有按照像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方式,而是由河大从财务、人事等方面进行管理,使该校不像一个中学,反倒像河大的一个学院。所有的职工都认为自己是河大的人,而不是艺术附中的人,干与不干都无所谓,照拿工资奖金。所以,没了紧迫感,没了积极性,把艺术附中变成了大锅饭。
河大本来想把艺术附中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包袱。在建校初期,河大投入几百万的资金也将逐步被化为乌有。
二、办学没思路,学校领导缺乏经营思想。
艺术附中本身有河南大学这么好的品牌优势,还有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为依托,但真正的办学中,完全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而是在开封当地的中小学,聘任了一些教师,美其名曰,费用较低。原来艺术学院的教授、专家,也都在该校带课,终因艺术附中卡他们的课时费,而且标准很低都纷纷离去,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当然造成生源不好的情况。
另外,上艺术附中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升入艺术高等学府,作为艺术附中应多与全国的艺术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而校长由于是非专业人士,没有这方面的社会资源,现在就连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都不愿招艺术附中的学生,学生没了出路,自然也就不来就读。河南大学领导在艺术附中的班子配备上,考虑不足。艺术附中的教师都说,河大给我们「配了一个孬班子,留了一个烂摊子」。
从以上原因,艺术附中的前途现在所有的职工都很担心,学校很可能要砍掉,那么那些招聘的职工怎么办,学校的投资怎么办,谁为这个事件负责,作为一个高等学府的附属学校自己摘牌,在全国也属罕见,今后艺术附中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