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时『绿色通道』帮我交了学费,刚入冬学校又给我送来了棉衣棉被,我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河南大学数学系2001级贫困生赵光涛谈到自己被学校资助时激动地说,「河南大学是我温馨的家!」
河南大学近两万在校生中,特困生有1058人。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河南大学学生处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走出了一条完善的资助体系和强有力解困育人新措施相结合的路子。
来自江西赣州的邹华福父母患病,几乎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四处借来的钱交完学费已所剩无几。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其办理了无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的邹华福学习成绩优异,还是校级优秀学生干部。
河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安家亮告诉记者,像赵光涛、邹华福这样的特困生学校有很多,学校建立并逐渐完善了「奖、贷、助、补、减、缓、免」七位一体的助学体系,拓宽社会渠道资助学生,培养他们人格自立、经济自立的能力。「孩子们离开父母进人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我们学生工作者才能欣慰!」
据学生管理科长万红介绍,2002年学校投入150多万元资助了476名特困新生人学,专业奖学金由原来的平均90元提高到平均550元,学校每年拿出30万元补助临时困难学生,每年11月给贫困生发放棉衣棉被,「我们要让贫困生感受到温暖,从贫困中奋起,成为生活的强者!」
「如果说其它办法是给学生解困,那么我们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则是『造血』工程。我就是靠自己的劳动支撑了大学生活的一切费用。」文学2001级王凤阁同学自豪地说。
「咱家洗衣房」、「求知涯书报亭」、游泳池、家教中心、摄影部、图书馆,在河大的校园勤工助学岗位上到处活跃着学生们的身影,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起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勤工科阮丽芳科长的话意味深长:「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创造生活而不是单纯的伸手拿来。解困更是为了育人,让他们在家的呵护下又有所成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用意所在!」
今年初该校学生处又启动了一项医疗补助基金,按每生每年10元的标准从学生经费中划拨,专项用于学生受意外伤害和突发重大疾病(如白血病、癌症和器官移植)。资金滚动使用,这改变了以往仅靠募捐而又无法彻底解决学生重大困难的状况,据了解,这在我省高校中尚属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