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時『綠色通道』幫我交了學費,剛入冬學校又給我送來了棉衣棉被,我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河南大學數學系2001級貧困生趙光濤談到自己被學校資助時激動地說,「河南大學是我溫馨的家!」
河南大學近兩萬在校生中,特困生有1058人。如何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壓力,河南大學學生處在解決這一問題上走出了一條完善的資助體系和強有力解困育人新措施相結合的路子。
來自江西贛州的鄒華福父母患病,幾乎花去了家中所有積蓄,四處借來的錢交完學費已所剩無幾。學校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為其辦理了無息貸款,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的鄒華福學習成績優異,還是校級優秀學生幹部。
河南大學學生處副處長安家亮告訴記者,像趙光濤、鄒華福這樣的特困生學校有很多,學校建立並逐漸完善了「獎、貸、助、補、減、緩、免」七位一體的助學體系,拓寬社會渠道資助學生,培養他們人格自立、經濟自立的能力。「孩子們離開父母進人學校,同樣能感受到家庭的溫馨,我們學生工作者才能欣慰!」
據學生管理科長萬紅介紹,2002年學校投入150多萬元資助了476名特困新生人學,專業獎學金由原來的平均90元提高到平均550元,學校每年拿出30萬元補助臨時困難學生,每年11月給貧困生發放棉衣棉被,「我們要讓貧困生感受到溫暖,從貧困中奮起,成為生活的強者!」
「如果說其它辦法是給學生解困,那麼我們學校勤工助學崗位則是『造血』工程。我就是靠自己的勞動支撐了大學生活的一切費用。」文學2001級王鳳閣同學自豪地說。
「咱家洗衣房」、「求知涯書報亭」、游泳池、家教中心、攝影部、圖書館,在河大的校園勤工助學崗位上到處活躍著學生們的身影,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支撐起了獨立自主的生活和學習。勤工科阮麗芳科長的話意味深長:「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創造生活而不是單純的伸手拿來。解困更是為了育人,讓他們在家的呵護下又有所成就,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用意所在!」
今年初該校學生處又啟動了一項醫療補助基金,按每生每年10元的標準從學生經費中劃撥,專項用於學生受意外傷害和突發重大疾病(如白血病、癌症和器官移植)。資金滾動使用,這改變了以往僅靠募捐而又無法徹底解決學生重大困難的狀況,據瞭解,這在我省高校中尚屬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