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業文化
來源:考試大
企業文化是由一個組織的員工的共同價值觀所組成,這個價值觀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沉澱積累的結果,是根據所從事行業的特點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批判和繼承的結果。組織在價值觀的引導下,會聚集起一批具有相同價值觀的員工,在相互認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氛圍裡,為共同的價值目標而努力。因此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來源:考試大
企業文化的優勢可以表現在各個方面,比如,我們認為很多成功企業的管理制度非常好,實行起來非常的順利和有效,但應用於我們的企業為什麼就不靈呢?並非我們員工的素質不如人,而是那些企業是在深厚企業文化的基礎上,以共同的價值觀為標準,逐步形成一套好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模式,因此也能夠取得員工的普遍認同和理解。而在我們這裡,可能就缺乏普遍認同和理解的基礎。
來源:考試大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最重要的是員工,對於員工來講,最重要的是內心感受,而只有企業文化才能夠影響員工的內心感受。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曾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以後,我將仍是一個鋼鐵大王。"他的信心源於其企業文化已扎根於組織人員心中。
現代企業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這是企業價值的表現。失去企業文化的公司,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否則公司不會長久。
企業大範圍的動盪往往會對企業文化帶來巨大的打擊。
來源:考試大
企業高層的矛盾也往往削弱企業文化的構造。
共同價值觀
塑造共同價值觀是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企業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
價值觀差距會造成種種問題。
每個團隊都必然存在共同利益,由此存在共同價值觀。
團隊合作必須要逐步擴大共同價值觀。如果共同價值觀縮小,就會引發矛盾和衝突。
舉例子:股東強調的是利潤和企業價值。職業經理人更強調的是一種威望和名氣。他們價值觀的側重點不同,就會帶來經營管理方面的分歧。王志東、王峻濤、丁兆明等CEO下課就來自這些衝突。
來源:考試大
我們必須轉換角色,從合作夥伴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利益得失,這有助於建立共同的價值觀。
新加坡國家公佈「五大共同價值觀」是:國家至上,社會為先;家庭為根,社會為本;關懷扶持,尊重個人;求同存異,協商共識;種族和諧,宗教完善。
企業與團隊必須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人員流動大必定會損失企業文化。重新塑造企業文化,共同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
一、 每位員工都是希望公司盈利,但每人的做法,工作觀念不同,所以要經過一個磨合期。
公司的共同價值觀是讓公司有個好的氣氛,主要是人要改變自己。比如:人力資源部就必須形成人本管理的理念。要使整個體系的效益提高,應當"求同存異"。
二、重整企業文化,必須從自身做起。
來源:考試大
每個人都需要改變,提升也是種改變,改變是為了公司形成共同價值觀,認知,共同步伐。
部門與部門之間,人與人之間都要進行交流溝通。溝通順暢了,工作也可以做的更好。
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我們要跟企業同一目標,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跟公司同方向,調整自己的心態。員工的價值觀必須同公司統一,若不同方向就必定出局。
通過大家座談、自己擬訂績效考核規則的方法,可以使個人和總裁辦、總裁辦與公司的目標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