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的歷史 - 網路之家

北京大學的歷史 - 網路之家 - 北京大學的歷史


!!!!! > 進入超人氣園地 < !!!!!

北京大學的歷史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成立於1898年12月的京師大學堂,是清末發生在戊戌年的維新變法運動的產物。當時的京師大學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5月改名為北京大學。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當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著名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1916年12月,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長,實行「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治學理念,在學術和思想上將北大造就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
1952年全國院系進行調整,北京大學成為了一所以文理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在繼續加強和發展基礎學科的同時,著力發展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2000年4月北京大學和北京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北京大學。目前北京大學已經成為一所擁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新型工程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科學、醫藥科學和語言科學等多種學科的新型綜合性大學,充分發揮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功能。

北京大學始終保持「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百餘年來,北大英才輩出,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據統計,北大校友中,已有四人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僅七人),12人成為「兩彈一星」的元勳,近500人當選兩院院士,北大的畢業生和教師為我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科學生14240人、碩士生8498人、博士生4234人,共有5個學部、45個院系、271個研究所(中心)、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8個附屬和教學醫院;102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221個碩士點、199個博士點;81個全國重點學科、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91名正高級教職人員(其中博士生導師1287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4人、長江特聘教授57人。北京大學的中科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北大圖書館現有藏書703萬餘冊。

北京大學大力推進教學改革,按照「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方針,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精神。在教學管理上,逐步推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提高了選修課的比例,建設了素質教育通選課,鼓勵學生跨專業選課、修讀輔修專業或雙學士學位,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推薦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擁有17.5個國家基礎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為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作為科學與文化之重鎮,北大始終屹立在中國學術研究的最前沿。從「新人口論」的提出,到牛胰島素人工全合成,從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字計算機的設計,到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研製,北大開闢的是一條奮進之路。北京大學在繼續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特別是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科研成果的轉化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建設了一批以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未名、北大資源等為代表的校辦產業,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教學科研經費的增加,北京大學的硬件設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嶄新的現代化理科教學樓群、亞洲高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和即將建成的文科教學樓群是北大新的標誌性建築,這些建築群與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式建築相映生輝,使美麗的燕園既古樸幽雅又不失現代氣息。學生住宿條件也有很大的改善,校園網已經通達每一間學生宿舍,學生可以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去遨遊知識的海洋,成為信息時代的弄潮兒。

北京大學是國際性、開放性的大學,置身於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懷天下。現有來自近百個國家的四千餘名留學生在北大求學,每年都有外國元首與政府首腦訪問北大。2003年,耶魯大學、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萊頓大學、法蘭克福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負責人訪問我校,9位諾貝爾獎得主登上我校講台,6位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蒞臨我校發表演講。

北京大學校園又稱燕園,與圓明園、頤和園相毗鄰,在明清兩代曾是皇家的「賜園」。未名湖區湖光塔影,飛閣流丹,題詞碑刻隨處可見;教學區端寧恢弘,林蔭大道和爬滿常春籐的建築山牆讓人難以忘懷。「檻外山光,窗中雲影」,這裡正是讀書學習之佳處。





清華大學簡介

清華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座落在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它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1928年改建為國立清華大學,今天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理、工、醫、經濟、管理、人文、法律、藝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工科的嚴謹執著、理科的求證探索、文科的醇厚積澱、藝術的色彩浪漫,交融滲透、綜合創新,形成了清華大學學科發展的深厚底蘊和獨有特色。清華大學是中國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華大學現設有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應用技術學院 、醫學院等13個學院54個系;學校還設有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全校共有本科專業58個,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專業159個,有權授予博士學位的專業123個。

清華大學不僅是教學中心,也是國家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校內設有47個研究院(所)、29個研究中心(其中5個為國家級研究中心)、13個國家實驗室(佔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以及27個博士後科研站。目前清華大學校園網連網計算機30000多台。圖書館館舍3.9萬平方米,藏書401萬冊,通過因特網為讀者提供國際、國內聯機檢索服務。清華大學每年獲得的科研經費、發表的研究論文及獲得獎勵的科研成果均居全國高校首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贏得國內外同行的讚譽。

清華大學一直以人才薈萃、師資力量雄厚、學生質量優異著稱,學校現有教師3000多人,其中教授1100多人,副教授1200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60人,為全國高校之首。目前在校學生26800多名,其中本科生13300名,碩士研究生8500餘名,博士研究生近5000名。

清華大學一貫堅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各類優秀人才的成長。幾十年來,清華大學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藝術家、工程技術專家、企業家和政府部門的領導人,他們在科技、教育、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清華大學重視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國外許多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及跨國公司建立了多種形式的雙邊交流與合作關係,包括互派專家講學,進行合作研究,建立聯合研究中心等,促進了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目前,在校學習的外國留學生1700餘人,來自世界上75個國家,他們在我校的理工、人文、經濟、管理、法律、藝術等各個學科學習。
清華大學校園,地處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清華校園周圍高等學府和名園古跡林立,園內林木俊秀,水木清華;清澈的萬泉河水從腹地蜿蜒流過,勾連成一處處湖泊和小溪,滋潤著一代代清華學子高潔的志趣和情操。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裡,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雲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清華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九"愛國民主運動中,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鬥爭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鬥爭中成為後世的楷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1952年國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1952年11月蔣南翔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績卓著。

1978年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清華有著在首屆全國研究生院評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清華教育資源的繼續教育學院。目前,清華大學設有理學院、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等11個學院共44個系,並正在籌建醫學院,逐步成為當代中國一所著名的設有理、工、文、法、管理、藝術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水清木華90載,清華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這裡治學嚴謹、學風濃郁,有著良好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約71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級職務900餘人,副高級職務1200餘人。他們正在以自身的學科優勢同世界學術界對話,擔當著"科教興國"的重任。

清華大學所傳承的是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養了近10萬名畢業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才和治國之才。清華大學一直是全國最優秀考生心嚮往之的所在,目前,清華在校全日制學生20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2000多名,碩士生6200多名,博士生2800多名。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以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姿態跨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已成為今天全體清華人的努力方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必將濡染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為我們民族的崛起與騰飛奮鬥不止。
回答者: 仿若歸來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7-19 21:56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於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華大學校園佔地356公頃,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

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 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使清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

1928年 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3年 原隸屬信息產業部的華信醫院(原酒仙橋醫院)和玉泉醫院正式併入

2004年4月正式掛牌,分別成為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第二附屬醫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日曆

<< 2007·04 >>

Sun

Mon

Tue

Wen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控制面板

最近引用

    Search

    站點統計

    • 文章總數:1388
    • 評論總數:32
    • 引用總數:0
    • 瀏覽總數:Errorvisit
    • 當前樣式:default
    • 當前語言:UTF-8

    鏈接

    圖標彙集


    Powered By Z-Blog 1.6 Final Build 60816

    Copyright 2007 LetsF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