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課程介紹
本課程從 1978 年心理學系正式成立以來就已開設。現為心理學系本科生的基礎課程之一。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旨在引導學生學習異常心理與行為的發生、發展及變化的規律和有關知識;瞭解其成因,特別是其中的心理學原因;瞭解心理學可以對這些異常的心理與行為給予何種幫助;學會識別不同的精神症狀、常見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並學習如何與病人交往,掌握基本的精神檢查方法。
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 1 )變態心理學概念、歷史發展、不同的診斷體系、研究方法、理論模型;( 2 )不同心理障礙及精神病的表現、成因及治療(內容涉及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礙與自殺、焦慮障礙、創傷後應激障礙、轉換及分離障礙、進食障礙、物質依賴、人格障礙、性心理問題與障礙、兒童心理問題與障礙等)。課程在教授過程中,注意突出本課程的心理學特點,加強對異常心理學現象的心理學解釋和心理治療的作用等內容的介紹,加強對於案例的介紹和分析,使學生能夠更生動具體地瞭解異常心理現象的表現、分析和解釋。
課程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合理安排學生到精神病院進行教學實習的內容;通過實習及案例報告、心理測量等作業的完成,使學生能更好地識別異常心理現象,掌握與病人交談的技巧和心理測量等基本技能,學會以心理學的觀點對於異常心理現象與行為進行初步的分析。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做到課程內容不斷刷新,每次課程均重新修改教學課件,加強對本領域國內外新資料的搜集,通過對新知識和新進展的情況介紹,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瞭解本領域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