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江蘇2008高考報名的第一天,由於2008年實行的是全新的高考方案和錄取政策,高考報名也顯得非同尋常。記者昨天探訪了南京部分中學及接受往屆生和社會人員報名的區縣招辦,發現對於08高考新政,大多數考生持平和心態迎考,但出於不同考慮,也有部分考生在還有半年多時間就要高考的情況下,臨時改弦易轍換報考科類甚至考試科目。此外,由於某些操作環節的政策尚不明朗,考生及學校也有點心慌慌,存在著諸多困惑。
[考生]
如何報名心裡沒底
A 美術班23個純藝術生改為兼報
記者昨走訪南京眾多中學後發現,報考首日,不少中學都出現或多或少報考科類改成兼報的現象,一種是普通類改成藝兼普,主要是有一些成績不太穩定的學生覺得藝術院校文化分比較低,今後多個希望。但記者在一些有藝術特色的學校採訪時發現,由純藝術改成藝兼普的人數更令人吃驚。南京六中美術班孫老師告訴記者,新高考報名對高三學生來說又是一次選擇的機會,而一個特別的現象是,學校一個美術班的23名之前報考純藝術的學生竟同時打來申請,要求把報考科類改成藝兼普,其中有20個人選的是文科組合。“這些學生在高二時6門必修已經全部過掉,本來是可以全力衝刺專業課和高考的語、數、外三門,但是由於08高考是全新的高考模式,學生和家長都吃不準,所以不少原來一心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打算兼報普通類,萬一考藝失利,也能給自己留條後路。”那麼,由純藝術改成藝兼普是否理性呢?孫老師分析說,對於一些藝術成績和學科成績都比較穩定的學生來說,這樣報考等於多加一條保險槓。因為這次藝術類省統考提前,所以不同情況的學生承擔不一樣的風險。如果學生考上了,可以在下面的時間專攻語、數、外;而若未能被藝術院校錄取,再回過頭來考兩門選修也還有機會。
B 為爭取時間“好學生”改純藝
昨天上午,在金陵中學的學生處,高三年級張強(化名)的媽媽在跟班主任老師商量起改報考科類的事。記者一打聽,原來張強之前報的是藝兼普,但是張強畫畫特別好,在畫室裡就很受老師肯定,張強的志願是中央美院的設計專業,要求的就是純藝術,所以經過商量,張媽媽作為代表到學校裡改志願。不過聽到記者說起改兼報的人比較多,改純藝的人比較少時,張媽媽又猶豫了:“雖然孩子的美術很好,但學科成績也是很不錯的,如果改了志願,會不會就少了退路呢?”對此三中教務處楊主任分析說,有一部分學生本來報的是藝兼普,現在想變成純藝術,作這樣的改變是有一定好處的,但建議是專業成績比較有把握的學生這樣做。“如果變成純藝術,建議學生現在在專心攻藝術的同時把語、數、外的課好好上,等藝術考試考完後可以全力以赴拼語數外,而不用再考慮兩門選修課了。”
C 部分往屆生被迫理科改文科
昨天上午在南京白下區招辦,記者發現很多報名的都是往屆生。對於08高考新政,部分往屆生頗有微詞。一考生告訴記者,她去年選考的是化學和生物,今年則選擇歷史和生物。她解釋說,物理很難考,而根據08高考方案,要考理科的專業必須選考物理,這相當於把她的學理之路堵死了。只有改學歷史,這也是萬般無奈之下的一個選擇。雖然從頭開始太吃力,好在歷史要求記憶的比較多。同類型的考生還有不少,必須選考物理及歷史的要求的確使得部分考生被迫做新選擇。對於原來就選考物理的考生影響不大,但他們也有他們的顧慮,一位南航附中去年的畢業生告訴記者,語數外三門中,文科的分值權重太大,對於他這樣理科佔優勢的考生來說不沾光,畢竟選修科目只是計算等級,作為一種參考。
D 往屆生成社會考生主體
昨天,記者從南京市部分區的招生辦現場採訪時發現,報名第一天在各區招生辦報名點,社會考生大多只有幾十人。從組成人員看,往屆生成為報名主體,而同等學力的社會人員參考者寥寥無幾。
在玄武區招生辦,一上午時間有22名考生前去報名,在所有的前來報名的學生中,幾乎全是1988年、1989年出生的學生,無一名社會考生。在白下區招辦上午約有30人報名,也主要是往屆生及少部分在外地借讀的外應生。鼓樓區昨報名的約有50人,也主要是往屆生。其實隨著江蘇08新高考方案出台,專家分析,今後社會考生會更少。主要是因為學業水平測試需要考六門課,這讓一些社會考生吃不消。而且有效期是三年,過了三年就得重新考。再就是社會人員選擇的餘地更多了,選擇自考、成考等方式繼續學習的人增多。前幾年高考報名剛放寬年齡限制時,的確曾出現70多歲的高齡考生參加高考,但經過幾年的報考後,想高考的大齡考生越來越少了,高考競爭的激烈,也讓一些想高考的大齡者“知難而退”。
E 小高考報名也掀改科潮
本月3日、4日是高二學業水平測試報名,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次報名也成了高二學生重新選擇方向的契機。南京雨花台中學的劉勇(化名)告訴記者,他原來選擇的是物理和化學組合,但是這次打算報名時改成歷史、地理。為什麼要做出這麼大的改變呢?劉勇說出了自己的難處:“不管選考哪門學科,前50%才能拿B。我們學校理科生明顯強得多,而文科生成績普遍都要差一些,我覺得以我的學習能力,考理科進50%很危險,但和文科生拚一拚,拿B還是很有希望的。”對此,該校穆耕森校長告訴記者,學生改科一定要慎重,但如果學生根據一段時間的學習有這樣的意願,學校老師也會幫忙分析。不過因為必修科目也要考等級,所以這段時間學生也在跟著學,所以轉科前學的內容也還有用。不過這次轉科學生一定要想好了,至於轉到哪個科,一要看興趣,二要看這門學科南京的均分在全省是否靠前,所在學校的這門學科是否強勢,這樣橫向比較後,轉到相應的學科拿本科的成功幾率更大一些。
[學校]
高中高校各有困惑
A 綜合素質評定中學難把握
在08高考方案中,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首次作為高考錄取中的必要考核因素被明確提出,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作為高校錄取時的重要參照項,各個學校在為學生評定該等級時卻有不少困惑。特別是在劃A等方面,有的學校是按照自定比例來劃定人數,而有的學校則是以學校去年的上本人數來測算。金陵中學學工處黃主任告訴記者,根據規定,綜合素質評定中打A項代表學生要求必須有突出表現,所以須提供相應的材料。他們學校對這塊把關比較嚴格,要通過自評、組評等重重關卡,不管什麼方面都要以實實在在的成績“說話”。“譬如學習能力這一塊學校將根據學生成績換算成績點學分,達到相應高的學分才有可能得A。不過因為對A等並沒有什麼硬槓槓,所以不同學校的做法不一樣,最後A等的含金量也不同,這對學校來說也是一種考驗。”黃主任嚴肅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