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神話
神話是原始先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它的內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 活的各個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類的命運,努力向人們展示「自然 與人類命運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意象」。神話在後世仍然具有文學魅力,同時也啟 發了後世的文學創作。
第一節 中國神話的產生和記錄
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是「通 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神話通 常以神為主人公,他們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情節一般表 現為變化、神力和法術。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解釋, 有的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只有當人類可以憑借語言來表達自 己的感情,表達對自然和社會的領悟的時候,神話才有可能產生。原始社會生產 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對難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們不由自主地會產生一種神 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災害性的自然現象,如地震、洪水,還有人類自 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驚奇和恐慌。人們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著種種 超自然的神靈和魔力,並對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話也就 由此產生。神話對於原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們講述神話,為的是保 持社會習俗及社會制度的意義和合理性。神話在維繫人們的社會性上具有重大的 意義。其次,由於生產力低下,尤其是面臨著令人敬畏的自然界,個人必須把自 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話是把個人和集體聯繫為一體的一條強有力的精神 紐帶。再次,先民們在神秘而悲喜莫測的日常勞動和生活中,積聚了相當多而強 烈的情緒體驗,神話故事可以使難以理解的現實呈現出種種戲劇性的屬性,人們 在對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洩了種種令人不安的情緒。
中國在遠古時代曾有過豐富的神話傳說。在已出土的遠古資料中,我們發現 了大量的神形刻繪,如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中的彩繪女神頭像; 陰山巖畫中「有巫師祈禱娛神的形象,也有拜日的形象」;在連雲港市將軍崖巖 畫中,「天神表現為各式各樣的人面畫,……包括太陽神、月神、星神等」。又 如隨縣擂鼓墩1號墓內棺上「有一些手執雙戈戟守衛的神像,有的長鬚有角,有 的背生羽翼,富於神話色彩」,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上的十二月神形象,「 或三首,或珥蛇,或鳥身,不一而足,有的驟視不可名狀。」此外,出土的大部 分動物形的刻繪也與神話有關。由此可知,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思維相當發達, 已經產生眾多的神靈和相應的傳說故事。由於時代的久遠,再加上儒家對神話采 取排斥態度,致使上古神話在文獻古籍中載錄甚少,資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臘 神話那樣被完整而有系統地保留下來。中國古代文獻中,除了《山海經》等書中 記載神話比較集中之外,其餘則散見於經、史、子、集等各類書中。這些材料往 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節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