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想說的不是明清以後重新創造的和道、佛兩教混為一譚的中國神系,因為如果說那些,老實說實在沒什麼新鮮意思,而且和所謂「真正的中國遠古神話」八竿子都很難拉到一起。
那麼中國遠古神話的真面目如何呢?一說到這個,想必大部分人就會想起那首「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歷史歌謠。我們中國人基本上都相信我們的「創世神話」是所謂「盤古開天地」,可是很不幸,所謂之「盤古」,並非上古神話中的創世者,他的出現,確切的說是宋代,是宋人為我們「補完」的創世神話,因為中國的創世神話,早就已經失落了。其實,不僅咱們的創世神「盤古」大神全不可靠,就是「三皇五帝」也是在戰國末年才出現的名詞,不過,裡面提到的具體的神名,到有遠古神話的痕跡,只是在遠古神話裡,究竟那些神是什麼樣的位置,今天已很難考證。
中國神話會殘破如此,說來卻算咱們中國人的一個「優點」。遠在考古還比較能夠確定的夏、商時代,我們發現,我們的祖先還是很迷信很敬神的,在資料更完備的商人的歷史中,「巫」和「史」不分,神話和現實融為一體,所以我們今天找到的商代最重要的文獻資料是用來占卜的甲骨文,而裡面涉及到從軍國大事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想來,在那個時候,一定有大量神話傳說及相關史詩。可商亡周興後,整個社會為之一變。其實我們今天被叫做「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的很多東西,都可以追溯到周,卻很難說能追溯到商。至於夏,其實大家對其信史瞭解太少。周人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現實」,在那個遠古時代,他們的思想特別的「現實」。周人分開巫和史,並大大簡化了種種和神有關的程序,把注意力和精力轉移到現實中的人事關係上,從而建立了他們的國家制度、政治思想和世界觀。當然在今人看來,周人還是迷信的,可是有了這樣一個傳統以後,一步一步走下來,中國神話的流傳就受到很大阻礙和破壞。
到了春秋戰國,因為劇烈的社會變化和嚴酷的政治軍事鬥爭,愈發使得神話這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走向末路。「神話」被人化,「傳說」被史化,拋去神秘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我們看到的是夫子的「子不語亂力鬼神」、「不知生、焉知死」,是史遷的《五帝本紀》。去讀讀《五帝本紀》,在裡面可看得出多少黃帝炎帝堯舜禹的「神性」和「魔力」呢?
但在有漢一代,民間巫風尤盛,宮廷裡也不能免俗,漢武帝封禪泰山,半夜裡偷偷爬上山想聽「神旨」,因為他真相信有這個玩意兒存在。現在發現的漢代「日書」,一種平民百姓常用常看的書,有點類似於後來的皇歷,其中有大量神話殘餘。所以有關遠古神話一些「權威」性的資料,多在先秦到兩漢,再往後,就多是因循抄襲而已。不過這個時候,中國遠古神話早已支零破碎,不成體系。
其後,經過漢末大亂,兩晉南北朝的分裂戰爭和胡人入侵,又越唐至宋,思想家們的「現實主義」思想愈發濃厚,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儒者」的話,你擁有的是正統的「中國思想」的話,所有那些古代的祭祀迷信,以及宗教活動都該嗤之以鼻的(所以在正史裡,一個皇帝若崇拜佛、道,就會被叫做「佞道」、「佞佛」,至於除了祭拜祖先和天地的典禮外的其他祭祀就更叫做「淫祀」了。是一個大缺點絕不是優點)。而這時,外域佛教的興起,帶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發展,使得遠古神話在歷史中消逝以後,中國有了新的神話。而這些,卻和佛、道兩教緊密聯繫起來,和遠古的中國神話已是相去太多。
現在我們可以在很多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裡散見到遠古神話的殘片,但裡面體系混亂,自相矛盾,若誰真想理出個頭緒來--不是瘋子就是白癡,偶可真敢這麼說。不過如果要說提供些線索倒好辦啦,而且呢,如果有興趣的,把雜七雜八的東西一湊,自己編一個神譜和中國遠古奇幻世界倒很方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