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OTICE TAG CLOUD GUESTBOOK
RSS
CATEGORY




1
Comments

8
ReadTimes


更多主題


簡體版

校園順口溜

2007-07-01 21:21:58 -  12

  女兒今年十二歲,上初中一年級,昨晚飯後和她閒談,說到現在的學校環境及師生各方面的狀況,她竟脫口而編出一段順口溜:我本不是讀書材,爸爸媽媽逼我來,大考小考從天降,雞蛋鴨蛋滾滾來,電視被掐電,電腦被扯線,看初一走遠,初二又出現,但願我長壽,活過這幾年。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她的簽名檔是:背著棺材跳舞,帶著靈魂散步。

  我驚歎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竟然能編出這樣具有諷刺意味的順口溜!還有這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簽名檔!

  其實,我覺得孩子們編這些順口溜並沒有錯,相反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觸及到了現代教育的痛處,並進一步說明了現今提倡的素質教育真的也很失敗。僅從這些並不完美的順口溜和簽名檔中,我們可以看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校的初中生們課業繁重,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就拿我女兒來說,每天晚上放學晚,布置的作業又多,幾乎每天的作業都是寫到10點之後,眼困人乏,躺下便呼呼大睡,次日一早不到六點就被叫起了床。睡眠嚴重不足,上課打瞌睡,聽課不專心,自然所講的知識肯定不能全面掌握,日積月累,不會的越來越多,哪還有心情再接受新知識?這樣產生厭學就成為必然。

  二是升學比率產生的有害競爭讓學生們身負重壓。只要說到作業多,老師們也有一肚子的苦水想倒,你不布置作業,你的班級學生的成績就有可能在中段考試或期末考試排名時被排在後面,這樣,老師的獎金都是和學生成績掛鉤的,自然,老師的獎金泡湯了。你今天教的班得了100塊錢獎金,他今天教的班得了80塊錢,不行,得爭先恐後為這20塊錢的差距努力啊,如今這社會,誰見了錢會視錢為糞土?再說了,你不稀罕這點獎金,你就是另類、異端的,豈能“入鄉”而不“隨俗”呢?成績從哪裡來?從學生們的多學多練和勤奮中來。今天你考不好,明天就電話叫你家長過來,劈頭蓋腦先給家長上一課:孩子成績怎麼這差?是不是沒有參加輔導班之類?初中生了,怎麼還能像小學一樣不操心?家長受了老師的訓,沒面子,窩了一肚子火,學生更受罪,在學校怕老師奚落,回家怕家長訓斥。心理壓力太大了,怎麼能有學習興趣呢?

  三是攀比風嚴重致使有些學生心理素質極差,產生不良心理反應。一個城市的學校總是分些重點和非重點之類的,所謂的好學校招收的全是成績拔尖的學生。升學率高了,聲名遠揚。你讓你的孩子讀重點,我也要讓我的孩子讀重點。掏錢、走後門、托關系等,生盡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去,本來這些孩子有可能成績不是太好,被送進這樣的學校後,成績自然趕不上,苦惱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導致孩子心理變態嚴重,這些後果可能是一些家長所始料不及的。我們不是常常在報上、電視上看到初中生自殺事件的發生麼?難道與這些因素無關?

  我們一直在提倡抓素質教育,可是這樣抓來抓去,總是浮於口號和形式,害苦了我們的“未來”和“希望”不說,更重要的可能會導致國民素質的普遍下降。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筆者以為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學校的素質教育要常抓不懈。我們不能天天喊“抓素質教育”“減負”,而要落到實處。記得剛開始提倡素質教育的時候,幾乎每個學校都是大紅標語張貼於學樣的角角落落,大會小會開口便是“素質教育”,然而,起到作用了嗎?我們培養的不是一代不能適應社會生存的人,而是需用培養出一代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棟梁。如果單單是為了培養些高分低能兒,我想,沒有必要浪費人力、物力和錢財。社會的進步和科技文化的提高,不是個人的義務和責任,而是全民的共同責任。

  二是素質教育要納入教育的管理機制中,同時要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與社會其他行業相比,教師的實際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仍然偏低。教師職業遠未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使一些教師的觀念及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對教育事業的熱情減退了,責任感降低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敬業精神萎縮了。怎樣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有關部門深入思考的。

  作為平民,總是希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無論在經濟方面還是在科技方面都能強於其他國家從而立於世界之巔,而教育是先行,如果教育抓不好,其他都是枉談!

2008/04/05 02:46 2008/04/05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