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OTICE TAG CLOUD GUESTBOOK
RSS
CATEGORY




1
Comments

7
ReadTimes


更多主題


簡體版

歷史順口溜

2007-11-29 20:14:22 -  12

關於《趙宋王朝》


各位朋友,我的《趙宋王朝》已經開始連載,有幾句話想與朋友們先交流一下。一提到宋朝,很多朋友腦海裡最先反應出的是宋詞。這並沒有什麼錯,但宋詞只是宋代文學中的一種形式,與宋朝的大概念還有很大距離。還有些朋友反應出的是《水滸》、《楊家將》、包公、岳飛、陸游、壞蛋如蔡京、秦檜等等。而以往對包公的歌頌,又只是在他任開封府尹時的青天形象,似乎包公一輩子都在開封府斷案子;楊家將的故事也越敷衍越邪乎,好像整個宋朝的大仗都是楊家人打的,穆桂英五十三歲還帶兵,佘太君一百歲還掛帥,大宋朝可能無人到這種程度嗎?我們稍微一想就能明白。水滸寫的只是一群不願做奴隸的人反抗腐敗官府的故事,而且僅僅持續了幾個月,就被朝廷招安去打方臘了,《皇宋通鑒本末》有明確的記載。說白了,上面提到的這些人物或故事,僅僅是一百五十年北宋歷史中再微小不過的片斷,遠不是宋朝的全部,更不是宋朝的主旋律,盡管他們也是宋朝整體脈搏中的幾次跳躍。小時候的我也曾被這些浮在表面的現象所迷惑,這沒什麼可指責的。但後來我研讀宋代歷史二十余年,才發現宋朝的文化是那樣博大宏深,宋詞只是宋代文化中的一個很小的支脈,是催生宋代士大夫腐敗和墮落的一種俚曲歌詞,寫詞的人越多,士大夫就越沒有愛國愛民之心,就如同當今的夜總會和卡拉ok一樣,試想,如果我們的部長廳長們都泡在這些地方,國家將成為什麼局面?當然,在宋代,也有士大夫寫了些好詞,那不過是把流行樂填了幾句正經詞而已。在宋詞繁榮的背後,真正宋朝文化的山脈和脊梁應該是經學、散文、詩歌、書法、繪畫以及各種工藝美術等等,宋人的理性思辯,對社會的認識,對宇宙的認識,在中國歷史上是先秦以後第二個高峰,只是這些博大精深的東西,被俚俗掩蓋了。宋朝無數精英的創造性勞動,無數英雄的鮮血,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被楊業、宋江等幾個人取代了,這實在是宋人的悲哀!我的小說有幾句題詞,第一句就說要“抖開塵封千年的真切歷史”楊業、宋江並沒有被塵封,但他們並不代表“真切歷史”。後面又說:“一頁頁看下去,有丑陋和陰暗,更多的是雄奇瑰麗,那才是世之精粹,人之毓秀,地之靈蘊,天之造化。”我是想把人們並不熟悉的真實宋朝、真實的宋朝人物和事件、真實的宋朝人的思想、情操、境界、品味、善良和無恥、宏觀與微觀,一言以蔽之,想把真實的宋朝背景還原給今天的讀者,希望人們能了解宋朝真正有那麼多“世之精粹,人之毓秀,地之靈蘊,天之造化”。那是個值得我們後人驕傲的時代,而這種驕傲,絕不是一個包公、一個楊業、一個宋江所能代表的。其實楊業代表的是元朝士子的普遍心態,包公代表的是明朝士子的普遍心態,宋江代表的是歷代農民的普遍心態,他們都沒有能真實反映出宋朝士子的普遍心態。宋朝人的聰明,絕不是現在一些所謂“精英”能理解和企及的,我們不要一提到宋代就一臉的鄙夷,用一句“積貧積弱”概而論之。現在很多國人太浮躁,一知半解,便以為自己有了捭闔天下的本事,這實在是當今文化的一種悲哀。為德性計,為操守計,為良知計,我們的確應該好好向宋朝的祖先們學習才是。我的本意是想把宋朝的政治、文化、軍事、民俗等盡可能介紹給朋友們,但自知肯定是力所不及,之所以寫這幾句,就是想讓朋友們在閱讀《趙宋王朝》時從小處著眼而從大處思索,不要像看《大宋提刑官》一樣,換成明朝的衣裳就是《大明提刑官》。

2008/04/05 02:46 2008/04/05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