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OTICE TAG CLOUD GUESTBOOK
RSS
CATEGORY




1
Comments

7
ReadTimes


更多主題


簡體版

冷笑話大師

2008-04-06 14:16:45 -  8

題記:

 

我承認,寫這篇文章純粹是因為被《夜宴》將關於之前的所有美好時光來了個全面回憶的結果。

連著看了兩天的《新扎師妹》,一遍遍的觀看,國語的,粵語的,看那個男人在銀幕前癡情得讓人感慨萬千,想起自己曾在大學裡為他著迷的四年時光。

回憶可以離開,但那個人卻不會。以下的文字,權且當作一點關於緬懷的安慰,送給我自己和所有喜歡他的人——

那些感情其實並沒有走遠,關鍵是你願不願意記起罷了……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全面回憶——解讀吳彥祖

 

命運糾纏的矛盾性

 

我的閨密很喜歡吳彥祖,曾幾何時,我也一樣。

一個離開的人似乎沒資格再關懷被自己厭棄的對象,然而我不是。我並非厭棄了他,只是那感覺淡了,亦或者說是“審美疲勞”,因此,一些關於過去的狂熱也便偃旗息鼓,沉默到回憶中去了——

在我花上別人之後,在我為旁的人搖旗吶喊之時,關於他的點點滴滴,都來自於這位友人。我們同去看了兩遍《夜宴》,為了一個共同的男子,看他在銀幕上寂寞而英俊的不可方物,看他用哀恨的眼神傳遞著關於復仇的懦弱……

我想,我是再次被他迷住了,我從不認為我會對一個人在感情冷卻之後會再度淪陷,而這一次,竟然成了真,這讓我手足無措。

上個周日我和閨密相見,從她那裡又得知關於吳彥祖的一則八卦,或許那也算是舊聞,但對於一個如我一般已經離去很久的人來說,那仍然聽上去新鮮。新聞說的是他和女友LISA.S在《夜宴》的宣傳期吵架的事情,他請父母去家中吃飯,女友作陪,結果席間女友接一男性友人的電話,要出去通宵HAPPY,他不想讓她去,而她不聽,說這是限制她的人身自由,結果是女友甩下他和兩位老人,自己隨男性友人揚長而去了……事實的真相究竟怎樣倒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老美的一般脾性——

“我就是全世界,個人的感受是第一位的,只有個人舒服了才能有時間去照顧一下周圍人的心情……”

吳彥祖雖然生長在美國,但他的骨子裡還是隱藏著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他有個人主義,但他也服從集體,然後,在集體允許的范圍那張揚自身的個性。這樣的吳彥祖是在東西方文化的沖突、融合下產生的,他滿口英文,卻練的一身好功夫,他也逛夜店,在節目上讓一向火辣的小S羞紅了臉,交各種類型的女朋友,但他對每一段感情都認真且執著,對工作也盡職盡責——

他就像是《北京樂與路》裡的那個搖滾青年——我一直堅信吳彥祖在這部戲裡是真真正正不帶任何掩飾的表現了自己的矛盾性——中國人認為他是鬼佬,外國人認為他是中國人,而他自己呢?他是香蕉人,黃皮白心,有美國人的自大狂放、漫不經心、惡作劇,卻又帶著一點點獨屬於東方人的隱忍和堅毅——

他說自己是中國人,可是其他人卻都在笑,不置可否的拒絕……

移民第二代一般會有這樣的情緒,他們找不到自己的祖國,缺乏安全感,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傳統的禮儀道德在海外的華裔家庭裡恰恰是保存的最良好的,有時,他們懂得的甚至比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還要多。吳彥祖在接受訪問時就曾經說過,他11歲開始學拳,第一堂課那位慈祥的老先生什麼也沒有教,只是不停的重復著一句話:

“相生相克。”

是啊,相生相克。他在自己的故鄉找不到自己,在異國他鄉又被當作是別人看待……吳彥祖的角色就像是他自己的影子,沒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對周圍感到淡漠,這才是讓人手足無措的地方。《新扎師妹》裡楊千?飾演的阿娟就曾經詰問過他:“你英語說的很好,會很多國家的語言,但你的廣東話偏偏不好,你對香港有認同感嗎?對香港有感情嗎?”這樣的話語仿佛是導演和他開的一個玩笑,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那就是他當初讓人尷尬的地位。有人在閱讀《北京樂與路》時認為,那是感慨回歸前後的香港的現實主義政治戲劇,對此,我非常贊成。似乎冥冥中自有天定,他偶然間去香港,那裡收留了他,他便從此留下,然後在若干的歲月之後,代表香港來演出那樣的一曲挽歌,或許,這也是宿命的表現形式吧。吳彥祖將角色的自負與自卑交織的人性發揮的淋漓盡致,通過這部戲也讓我第一次堅信了他是一個天生的藝術家,而不僅僅是“花瓶”那樣簡單。

矛盾產生美,因為人性本就是不可調和的,而馮小剛找吳彥祖去演無鸞也便順理成章了。放眼中國兩岸三地,有哪一個適齡的男星有如此寂寞的氣質且能壓得住陣腳?唯一讓我能將其與吳彥祖相比的是張震,不過張震近年以文藝片為主,鮮少接拍商業制作,這便讓吳彥祖顯得分外活躍,也搶眼許多,《野獸之瞳》、《三岔口》、《新警察故事》、《旺角黑夜》,還有沒有公映的《門徒》,許多男性題材的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吳彥祖的優勢是他的硬朗,他敢於嘗試,不受束縛,不論是好人還是壞人,他都願意去演。而且,他也是用功而專心的,即便是相似的角色,他也願意在銀幕上發掘其作為一個男人的不同層面的果敢和血性,在重復中尋找突破和進步。

誠如他在接受《時尚芭莎》采訪時所言:“對於一個演員,有機會去挑戰嘗試不同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只要是藝術需要而不是純粹的商業行為,都應該去嘗試。”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動作片的進退取捨

 

吳彥祖的經歷讓他很適合那些武打片和動作片,因為他是有功夫底子的,很多場景並不需要武指、導演費什麼功夫,他便可以心領神會,輕松搞定。吳彥祖對武術的熱愛盡人皆知,他曾在十五歲時孤身一人前往北京體育大學學習了半年武術,並且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過名次。他說,他喜歡武術一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因為他爸爸喜歡京劇,常常在家中自己唱戲,且飾演的多是武生,這一方面讓他對武術萌生了興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自己是中國人的這個“概念”。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李小龍。當他在電影院裡第一次看到那讓人眼花繚亂的功夫時,他馬上便被迷住了,他覺得那很酷,很炫,對於一個少不更事又在和自己有著不同膚色的同學面前稍稍有些自卑的少年來說,他認為自己在那一瞬間找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

其實,以吳彥祖的身材來看,他高大,威猛,更偏向歐美人的體魄,對於要求武人身材輕巧敏捷的中國功夫來說,他並非理想的武術苗子,因為他不夠靈活。然而,吳彥祖卻依靠著扎實的基本功,對武術孜孜不倦的熱情和自己的刻苦努力而堅持了下去。可是,仍舊是應了相生相克那句話,以吳彥祖的外形,找他演純情戲的其實並不多,相反,讓他在銀幕前揮拳動粗的倒不在少數,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他的發展——

香港缺少這樣的一位美少年,而他卻在最恰當的tine適時出現了。他會打,會演,長相英俊,想不紅都難。然而另一方面,他是作為明星被培養的,而他自己卻想擺脫這個束縛,成為像他喜歡的羅伯特.德.尼羅那樣的演員,這樣一來,矛盾性便又再次爆發了。他不是木偶,而是一個獨立思考的男人,他的氣質裡多了那麼點桀驁不馴的驕傲味道,那份自負和無助,理想抱負與現實的巨大落差幾乎要把他擊倒……

有那麼一個時期,他一口氣接拍了許多電影,有諸如《野獸之瞳》之類硬橋硬馬又考驗演技的作品,也有《赤裸特工》、《特警新人類》、《古惑仔》那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片子,更有《知法犯法》、《頭號人物》、《重裝警察》、《偷窺無罪》這樣的無聊之極的垃圾電影。進入新世紀後,00-02年的吳彥祖整個給我的感覺是迷惘的,他不停的接戲,一部又一部,卻鮮少有真正成熟且適合他的動作片出現,給人留下的印象更是淺薄而不深刻。他那樣選擇的原因,應當有經濟因素在,然而另一方面,我也願意理解為他自身非常心急,迫切的需要一部真正適合他的作品來證明自己。急病亂投醫,這樣導致的結果卻是演出質量的參差不齊。我們看到的《紫雨風暴》裡那個喪失記憶,想要變成好人的殺手的內心戲已經絕少出現在他的表演裡了,《野獸之瞳》中對於身份和親情的排斥、渴求、接受,更如靈光一現般轉瞬即逝……

不停的重復、摸索、跌倒、再重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疲憊而迷惑的他,迷失在自己華麗的動作裡,好像除了展示自己的英俊面孔,便只剩下一次次機械的舞刀弄拳,像牽線木偶一般掙扎在銀幕上,和各種各樣的人打斗。他的眼前是一條無盡的黑色長廊,仿佛無論如何都走不到盡頭,看不到光明似的,這多少讓人有些心灰意冷。然而,吳彥祖是倔強的,他的骨子裡畢竟流淌著中國人不服輸的血性,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懂得學習,虛心請教,這為他日後的蛻變積累了力量。

香港最具有羅伯特.德.尼羅精神的是吳鎮宇,他們曾經有過一次合作。雖然在那部電影中,吳彥祖發揮得沒有自己喜愛的這位前輩好——他有些放不開,也不像吳鎮宇那樣能豁出去的神經瘋——但是,他從吳鎮宇的身上學到了許多東西。在03年以多部電影的友情客串,並且以一部初償監制的《妖夜回廊》作為修整之後,04年是他以動作片再戰江湖,全面出擊的一年,而在那一年的作品中,我們可以隱約看到些許吳鎮宇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

他變了,開始學會內斂沉穩,收放自如,不再用淺薄的憤怒和廉價的傷感來吸引觀眾。他,是在為了自己而演戲,為了表演而表演,這樣態度的改變,目標的明確,真的非常重要。

《旺角黑夜》、《新警察故事》、《三岔口》,這三部電影像三枚重彈,炸開了吳彥祖表演事業的一片天空。一個是文弱卻犀利,為了尋找女友而到香港殺人,卻意外的愛上了同鄉妓女並為了她死去的內地農村青年;一個是被父親體罰到心理變態,以殺人和犯罪為樂,不停挑戰社會秩序的上流社會公子哥;一個是簡單到只知道將殺人當作工作,卻不知不覺陷入三岔口的人生漩渦,作為事件的穿線人卻最終被淘汰的職業殺手——這三個角色,同屬於社會邊緣人,卻沒有一絲一毫的雷同。無論是《旺角黑夜》中彌漫的沉重宿命感,還是《新警察故事》裡讓人唏噓的淡漠親情,又或者是《三vrst》中他讓人驚艷的那兩槍解決對象的射殺手段,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吳彥祖,一個斗志昂揚卻又雲淡風輕的男人。

現在,他已不是誰的誰的繼承人,不是誰的誰的接班者,而僅僅是一個出色的演員,一個可以讓你隨時准備張口結舌的男人。他能玩票性質的參與《千機變》,友情客串《精武家庭》,在銀幕上展示自己凌厲的功夫,卻也在進退取捨間早已找好了自己的出路。

進可攻,退可守。

吳彥祖在銀幕上散發著屬於雄性的生猛氣息,招式凌厲,卻也逐漸學會在“動作”中浸濡進自己的“情緒”和角色的“特質”。武打動作不再是他的標簽,而是一項錦上添花的工具,再也沒有誰能輕率的說他是相貌英俊的動作片明星而已了。從最初到現在,他用了六年的光陰……

既然提到了《妖夜回廊》,那便在此插上一段。其實,當吳彥祖在動作片中找對了路子之後,他大可以像甄子丹、李連傑、成龍那樣,揭起一面武術的大旗,另立山頭。或者,他會成為另一個李小龍,像他的偶像一樣叱詫風雲也說不定。然而,《妖夜回廊》像是橫空出世的一個驚喜,雖然電影本身很有點故弄玄虛的蒼白無力,但卻讓他第一次獲得了金馬獎的提名,也讓他開始漸漸明白他究竟追求的是什麼——

他身上不安定的屬於西方的因子再次發揮了作用,就像他當年兩手空空的來到香港,並且就此留下一樣。他想讓人記住的,不是“動作巨星”吳彥祖,而是一個作為“演員”的吳彥祖。他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壞人,他可以沉默寡言,也可以喋喋不休。他游走在悲劇的邊緣,也穿梭於喜劇的時空。他能和你決戰武林,也能同你相忘江湖……

他,最需要的,是擁有雄性魅力的黑色題材文藝片。以上所述的三部電影,如果拋棄濃重的黑色和動作包裝,其實都可以歸入藝術和商業並重的文藝片范疇。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光輝璀璨的文藝片時代

 

奮發努力的吳彥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活到老拼到老的劉德華,這樣的進取有時的確會有些高處不勝寒的惶惑,然而吳彥祖和劉德華畢竟不同,他更平和,更淡然,沒有太多爭強好勝之心,或許也是自小受了道莊哲學的緣故。但另一方面,吳彥祖也絕非沒有野心和理想的男子,只是他的理想純粹,只是證明自己的才能罷了——

這讓我想起了當年看《想飛》時的遭遇,那部電影我是在王府井的新世紀影城看的,周五上午的11點場,1號廳裡只有我一個觀眾,真的成了我獨家包場的點映。那時的新世紀剛剛開業不久,人確實很少,而藝術片本來看的人就不多,但我仍是沒有想到竟會是那樣的冷清而寂寞。工作人員笑笑的把我領到座位上,電影便開始了,空無一人的影院裡只能聽得到我一個人的呼吸。銀幕上的光影刺痛著我的眼睛,有歡笑,有心酸,影片結束時,燈光亮了起來,我突然發現眼眶是那樣酸漲無比……

走出新天地,外面的天空是北方深秋獨有的蔚藍色,我的心情像是影片結尾處他追上了那輛公交車時一般懷抱希望,充滿幸福。我逐漸明白,那,或許是被感動的淚水潮濕了的結果吧。這樣的感動,是不能與人分享的,只能獨自一人默默品味,仿佛在暗夜的路燈下孤單徘徊一樣,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到來,而來的那個人卻一定是神無疑,拯救你於水火之中。我很慶幸,給與我這份感動的不是別人,正是熱烈的追求著自己理想的他而已——

想要飛向高空的男人,執著的追求自己希冀的理想的男人,怎麼看,怎麼不像他純粹的英俊外表那樣讓人迷醉……

他不是繡花枕頭,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演員,他有理想,有抱負,而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該如何實現,而且他的運氣很好,他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那條路……

吳彥祖是拍文藝片起家的,藝術電影在他的演藝生涯中占據著一個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他自己執導、制作、主演的《四大天王》也是藝術片的一類,雖然電影本身的藝術性遠沒有其實驗性、諷刺性來得重要,但我們卻看到了他自身,而不是角色身上的那種憤怒而叛逆的一面。當媒體不尊重你的隱私時,你又何必守著滿口的仁義道德,忍氣吞聲?紀錄片也好,虛構杜撰的也罷,以UNFAIR對抗UNFAIR的吳彥祖值得我為他擊節喝彩,媒體要封殺他,但觀眾不會,電影人不會,這是一個需要反英雄的英雄時代,他的操守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現今社會的偷窺欲和怪現狀層出不窮的娛樂圈。

然而,另一方面,吳彥祖作為“問題青年”的銀幕形象似乎也已深入人心。他出道的作品是楊凡導演的《美少年之戀》,SAM那美到讓人心痛的回眸,雖然出現在夢中,卻仍讓人觸目驚心。楊凡是一位奇怪的伯樂,是他將吳彥祖身上那份寂寞、疏離的氣質發掘了出來,卻也是他,將其幻化為他電影中的一個符號,引導人走進一個關於“同志”的誤區,只是成為必要的點綴罷了。吳彥祖的美是屬於男人的陽剛,而在楊凡的鏡頭中,這份美卻失去了原有的性別,有讓人血脈噴張的雄性張力,又不乏淡淡的脆弱和柔美。明明是8:2,甚至是9:1的搭配,但中和起來卻起到了讓人感覺奇妙的效果。或許,這也正是他吸引人的地方……

楊凡是善於發現璞玉的導演,時至今日,大概會有人記得鍾楚紅和張曼玉攜手的那部《流金歲月》,可那部電影的導演便是楊凡或許就不曾有人記起了。楊凡也是一位對畸戀有特殊癖好的藝術情色片導演。無論是吳彥祖參演的《美少年之戀》、《游園驚夢》,還是早些時候的《妖街皇後》,現在的《桃色》,我們都能看到故事外殼下屬於東西方的敵對、試探、交融、分離,這樣的電影是作者電影,或稱之為導演電影,它只屬於導演本身,是他訴求某個主題的工具,而不是演員的代表作。但吳彥祖之所以在一開始就沒讓我將他視為花瓶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在這樣的作者電影中,傳遞出了關於演員的情緒——

無可否認,他的演技非常青澀,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演技可言,然而,在一部戲中做自己有什麼不好?而且是那樣一部需要你做好自己的電影。他的茫然、心痛、無助、絕望,混合著誘惑的曖昧氣息,堪稱完美。人隱於戲中,與戲渾然一體,對於一個根本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新人來說,這多多少少是讓人感到驚艷而嫉妒的。

吳彥祖的青澀在《玻璃之城》裡堪稱登峰造極。這部八年前的作品,和《美少年之戀》出自同一時期,但他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截然不同。一個干淨,一個脆弱,那時的吳彥祖,真的宛如玻璃般透明。而2001年,當這個在香港的娛樂圈浸淫了不長不短的時間之後的少年,再一次出現在楊凡的鏡頭前時,他所演繹的,卻是一個讓女同性戀者都不得不為他神魂顛倒的男人——

一個在明媚中誘惑眾生的精靈,一個在兩個女人的游園驚夢中黯然神傷的局外人。

大概也是從那時開始,“性感”這座桂冠終於堂而皇之的授予了他。吳彥祖的身體是美麗的,而美麗沒必要因之羞恥,更沒必要隱藏。雖然他絕不是一個有露陰癖的男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在鏡頭前甚至是羞澀的,然而,導演們觀眾們可不這樣看,一部有吳彥祖參演的電影,如果沒有他讓人驚鴻一瞥的裸露鏡頭,那還有什麼看頭呢?於是,我們在許許多多的影片中都看到了他或多或少的性感,我們也樂於欣賞這樣的美麗。《赤裸特工》、《偷窺無罪》、《妖夜回廊》,甚至是在《千機變》、《杜十娘》這樣的片子中也能窺見一般。

這有點諷刺,也有些無奈,當一個人因為美麗而征服世界,顛倒眾生之時,又有誰會關注他的演技如何,天賦怎樣呢?

然而吳彥祖依舊是在暗地努力著。他不怕被人說成是花花公子代言人,客觀的說,他在銀幕上塑造的角色裡還真是少見專一、癡情的王子樣。《新扎師妹》是其一,但那是喜劇,不過《想飛》倒可以算作一個,然後《千機變》勉強算作其二,《精武家庭》戲分少的可憐,若是強算,倒也可以看作其三,但是,再然後呢?動作片裡的愛情是為人物命運作點綴的玩具,而文藝片中的愛情又往往不讓他善始善終,更多的是逼迫他始亂終棄。《杜十娘》裡他是讓人恨到極點的李甲,《公主復仇記》中他是周旋在女人堆裡的負心漢,《長恨歌》他又是太過文弱且搖擺不定的康明遜,到了《千杯不醉》他又差點成了拋棄愛人,掉頭跑掉的都市年輕人——

吳彥祖用那些亦正亦邪,亦可笑亦可憐的小人物,為我們呈現了一出不同於剛硬的動作英雄的盛宴。不管歲月如何流逝,他仍舊是那個執著得近乎笨拙的文藝青年,風采依然……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其實我也可以讓你們很開心

 

尋找吳彥祖的喜劇真的很麻煩。

兩部新扎系列在那裡亮著,可是再往那前後尋找,便真正成了讓人抓耳撓腮的難題……

《精武家庭》仍然應當算作是動作片,而且主要是講述親情的動作片,以致於愛情、笑料,全部成了點綴而已。《大佬愛美麗》是友情出演,那根本算不上是他的作品,因此人家的喜劇和他也便沒了多少關系。《玻璃樽》好,可是拜托勒,第一,那個的男主角是成龍,男配角是周華健,再往下數,勉強算上梁朝偉,而他呢?他只不過是和梁朝偉相熟的模特而已,跟在他後面露了幾回臉,前後不過幾分鍾……《千杯不醉》嚴謹的說是屬於愛情小品,《魔幻廚房》他同樣是客串一回,哦,對了,還有《豐胸秘笈》,但很抱歉,我不喜歡將它列為他的代表作之一。於是,在這樣的層層篩選之下,吳彥祖的喜劇作品也便剩下了《新扎師妹》一部,確切的說,是一個系列的兩部曲。

如果說《美少年之戀》讓人認識他,那麼《新扎師妹》則是讓吳彥祖無可救藥的大紅特紅了。他讓所有人都愛上了那個在生意場上精明睿智,所向披靡,卻獨獨對愛情白癡到一塌糊塗的濫好人——區海文。

區海文最愛的人是誰?方麗娟。區海文發誓要讓誰永遠幸福?方麗娟。區海文沒了誰活不下去?還是方麗娟……一個儒雅英俊的白馬王子卻偏偏愛上了一個神經大條又卑微的小警察,這多多少少會讓喜歡做夢的女孩子們感到歡喜,更何況這個王子還大有一番生是阿娟的人,死是阿娟的鬼的氣勢,這樣的深情款款又怎能讓人抗拒?當第一部中阿娟在警局內央求阿文重新開始時,阿文仔細的思考了幾分鍾,他沒有直接答應好,而是說:“讓我們結婚吧!”只那一句,就要比所有的情話蕩氣回腸,讓人心馳神往了。而到了第二部,區海文更是握著阿娟的手信誓旦旦的說:“我要讓方麗娟一輩子幸福。”為了老婆,他甘當“奸夫”,勇做小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而且在美女和金錢的誘惑面前還面不該死心不跳,這樣的氣魄和忠心有幾個男人能有呢?也難怪區海文的角色討喜了。

區海文之所以讓吳彥祖演繹的那樣出神入化,和吳彥祖本身的特點也有關系。他們的氣質是相似的,經歷也相仿。家庭幸福,自小衣食無憂,但在平常的生活中,仍能感受到東西方沖撞的暗流洶湧和找不到自己歸宿的哀傷。另一方面,他們又無一例外的英俊瀟灑,家境殷實,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其實不屬於任何國家,而是國際人,地球人,滿世界的尋找,奔跑,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個才能停下——

區海文找到了方麗娟。在我看來,阿文的情商其實絕沒有阿娟好,不然,阿娟也不會公私分明去做臥底,後來還一度在上司的壓力下,冷靜的同阿文鬧分手了。第二部中的區海文更是傻到了極點,不,確切的說,是情癡才對。他對阿娟的一往情深讓人動容,也讓人嫉妒,陷入情網中無法自拔的男子古今中外不計其數,但真正讓人感動和心疼的,卻沒有幾個,而區海文則可以算得上是讓我欣賞的其中之一。吳彥祖在訪談中自己也說,第一部中的阿文是英俊的,感覺很酷,但那只是外表的讓人迷惑罷了,他在第二部中要努力為觀眾呈現一個不一樣的區海文,一個內在性格其實很憨厚、單純的區海文,一個對愛情執著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在外界看來是癡傻的一根筋的區海文。吳彥祖說,這樣的區海文是可愛的,也是搞笑的,他很用心的去愛,去努力,便一定會得到屬於他的幸福。現實中的吳彥祖在感情之路上也算是歷經坎坷,然而,我篤信的是他是一個很NICE的人,分了手亦會是朋友。因此,雖然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吳彥祖自己潛意識的心聲,但我願意相信那是的——

他愛的從容,也愛的專一。區海文和他是形神兼備的一體,這一點無庸置疑。

吳彥祖演《新扎師妹》時是非常勤奮的,他對於角色的解讀和一些自己添加的出其不意的花樣,已經顯示出了他作為一個演員的刻苦,而那些宛如神來之筆的思想也讓他的天賦逐漸嶄露頭角。第一部中阿文送給阿娟的那個木馬便是出自吳彥祖的建議,他在采訪時說,建築和表演是共通的,他上大學時便會自己動手制作一些木工,而現在的表演創作和那時的感受如出一轍,都是在創造某件藝術品,這樣的成就感和喜悅感讓他非常滿足。我記不得那個木馬究竟是否真的出於他親手制作了,但他創造的那個細膩、新穎的喜劇人物我卻永遠也不會忘記……

吳彥祖曾經對喜劇很打怵,他說喜劇很難演,有時他不知道幽默、搞笑和冷笑話究竟有什麼區別。事實的確如此,喜劇演員的艱難在於,即便你在台下已經痛苦的肝腸寸斷,但只要一上了鏡頭,你便必須露出一臉最無憂無慮的笑容來。因此,許多喜劇大師在私下其實都是嚴肅而寡言的,比如卓別林,比如安迪.考夫曼,比如吉姆、凱力,比如周星馳……而吳彥祖呢?他大概一輩子也做不了一個偉大的喜劇演員了,起碼從目前他那少得可憐的喜劇作品中便可以預見這個未來——

因為他本身是快活,他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得其樂,而將那份審視生活和命運的憂思帶入了自己的電影中。

這又有什麼關系嗎?做不成卓別林和李小龍的他,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吳彥祖,他大可以矗立一座新的豐碑,供後世的人們頂禮膜拜。銀幕上是完美到一百分的區海文,銀幕下是完美到九十分的吳彥祖。區海文太完美,完美得不真實,而吳彥祖很真實,雖然,他並非盡善盡美……

然而這個世界,不正是因為各種各樣的不完美才顯得那樣完美嗎?

他已經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我們盡情的歡笑了,余下的時光,便讓我們隨同他一起靜靜思考吧——

思考一個關於無處為家的男子,在東方尋覓自己歸宿的輪回運命……思考一個奮力掙脫體制束縛,在桎梏中追逐自由和夢想的英雄的故事……思考一個顛倒眾生的男人,在華麗背後面容寂寞的哀傷,和關於他的一切……

 

最後,把這首福山雅治的《東京》送給喜歡他,並同他一樣喜歡日本東京的人吧。9月30號快來到了,2006.09.30是他32歲的生日,謹以此提前預祝他生日快樂——

你是我們所有人的阿祖,所以,你一定要快樂哦……

 

2008/04/05 02:46 2008/04/05 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