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對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年齡區間的50位青年男女就「最適合結婚的年齡」這一話題進行了電話採訪。其中,30歲以上男性10人,30歲以下男性13人;30歲以上女性12人,30歲以下女性15人。已婚人群占總人數的39%。
調查顯示,持早婚意見的人數大約占總數的10%;晚婚派則占30%;隨機派,即隨遇而安,見好就收的,佔大多數,有54%;對婚姻淡漠,甚至堅持獨身的率性派佔據總人數的6%。
早婚派:節約戀愛成本,先成家後立業
張小姐年芳25,卻已經是一個二歲兒子的母親。有人認為年紀輕輕就被婚姻束縛,並非一件好事,張小姐卻有另外一番見解。她告訴記者,她與現在的先生是在讀大學的時候認識的。他們相差8歲。大學一畢業,他們就舉行了婚禮。一年後,小寶寶出世。「很多女性選擇在工作進行得順順當當的時候結婚生子,我覺得這樣的做法對家庭也好,事業也罷,都是不利的。任何事情都得有個先來後到。先把家庭安排妥當了,再出去幹事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張小姐的想法顯然代表了一群主張早婚的女性觀點。還有一些年輕未婚女性也表示,現在好男人越來越少,乘自己年輕漂亮趕緊找個好老公嫁掉才是上策。當然,也有主張先成家後立業的男性,他們的理由無非就是節約戀愛成本,將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長遠計劃中。結婚後該幹嘛幹嘛。
早婚派男女比例:1:2.5
晚婚派:工作第一,感情第二
近日有一則消息說,有八大職業的人群是晚婚派的追隨者。其中包括IT行業、美容、廣告傳媒、公關銷售等。在此次調查過程中,記者也發現持晚婚觀點的人群在基本聚集在某幾類職業上。而這些行業有一大共性,那就是「忙」!
IT業界鑽石王老五聚集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他們將大塊的時間放在了自己的計算機和程序設計上,而忽略了戀愛技能的培養。至於美容師和廣告、公關等方面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因每天都在接觸新鮮的人和事物,以至無法定心地選擇一個合適的人,讓自己安定。
職業的取向與性格有直接聯繫,而性格也決定了對待婚姻的態度。其實,「工作第一,感情第二」不過是個唬人的幌子。追求身心自由才是最根本的理由。
晚婚派男女比例:1.5:1
隨機派:享受愛情,等待緣分
隨機派的人是最中庸的,也是佔據比例最大的一份。這類人生活安定,思維傳統,但也會因客觀環境而更改,有較大的可變性。
「遇到一個值得愛的人不容易,遇到一個愛自己,又適合相伴終身的人更不容易。我一直在尋覓這樣的女孩,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我會向她求婚。」——渴望美好的婚姻生活,「隨遇而安」是這群人的共性。也是大部分人的心聲。
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固然好,只不過「隨機」的態度有時也會被接二連三的失敗打退到晚婚甚至不婚的境地。也有一些人因為對對方的期望過高而始終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說是一切「隨意」,究竟如何還得讓事實說話。當然,也有一些人已經尋覓到合適的人選,只在等待客觀條件的成熟。
隨機派男女比例:1:1
率性派:婚姻只不過是一紙證書
率性的人對傳統家庭觀念淡漠,他們珍視愛情,卻並不信任婚姻。他們個性獨立,渴望新鮮和自由。在他們意念裡,愛情是陽光,婚姻是瓷器,完全是兩種質地的東西。
Angel這樣對記者說:「帶著尋找婚姻的念頭去接觸男人,很容易在初次接觸時就在心裡判斷『他不適合作我的丈夫或是情人』,才產生的好感馬上就扼殺了,其實感情是很難預測、定化的,如果感情達到定程度,自然會進行到下一個程序。」
「做情人挺好,輕鬆、沒有瓜葛,分手也簡單,相互間沒有更多的要求,感情更容易持續,也許到一定程度也會走上婚姻的紅地毯,但不是要通過婚姻來束縛彼此,更不是用此證實彼此相愛的關係,而是更需要個儀式證明兩個人對這段感情的尊重。」這是一種率性而為的態度,也是越來越多的新新人類崇尚的戀愛準則。
率性派男女比例: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