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6.9:100。全國有5個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甚至高達130:100以上。海南省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35.64:100,居全國最高水平。據推算,按照如今的嬰幼兒性別比例,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到4000萬,這意味著平均5個男性中將有一個找不到配偶。也就是說,20年後將有數千萬男子面臨光棍兒困局。
光棍兒不僅僅是婚姻問題
「光棍兒,不僅僅是個人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僅是婚姻問題,也是社會再生產問題。」這是陝西省社科院人口戰略研究課題組的主要觀點之一。江波副所長說:「男女性別比例失衡,首先表現在婚配問題上,受到衝擊的當然是社會穩定狀態。」課題組認為,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帶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如果畸高的出生性別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會越來越嚴重。這可能產生的一個表徵就是「老夫少妻」增加。
廣東中山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李若建教授認為,再過15到20年,某一性別比失衡的年齡組中,一部分男青年由於找不到對象,只能到下一年齡組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環下去,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可能在五六歲之間,甚至更大,「老夫少妻」現象將不再是個別現象。李若建教授說,原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婚齡差的拉大來解決未來婚齡年齡段人口的婚配問題。但在嬰幼兒人口性別比持續上揚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和累積性的失衡,就很難想像「男性人口可以在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人口中尋找配偶」這種解決辦法的可行性。因為「大哥哥同期群」與「小弟弟同期群」之間為爭奪配偶而發生的人口衝突,會愈演愈烈。
第二個衝擊表徵就是,由於「女少男多」,同齡女青年無形中提高了與同齡男青年的適婚條件,這不利於遏制社會上「拜金」等不正之風。第三個表徵是容易滋生買賣婚姻、拐賣婦女等不道德和醜惡的社會現象,家庭和社會不穩定風險係數便會不斷增大。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田雪原認為,除了婚姻性別擠壓問題本身,出生性別比失衡還會產生就業擠壓問題。未來一二十年裡,男性勞動力過剩,男性勞動就業將變得更為困難,隨之產生就業性別擠壓,又會產生一定量的無法就業男性群體,這將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衝擊。
專家還特別提出建議,新的條款要有前瞻性。因為現在已經有分離X、Y染色體的技術。如果這種技術被用於人類,就可能使母親直接懷上男性胎兒,因此法規不僅要禁止採用B超進行胎兒性別鑒定,還要嚴禁運用各種生物技術手段來破壞胎兒性別平衡。
張維慶主任說,面對20年後,中國將有數千萬光棍兒的問題,主管計劃生育工作多年的他無法輕鬆,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來說,這都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記者 袁婷)
來源:民主與法制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