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掌上开发程序员全扫瞄
前段时间,我拥有了一个palm,并认识了很多PDA的网友。在这个圈子里,很多人都是痴情于PDA的爱好者,他们的狂热可以感染任何新加入者。无论是拥有Palm被称为「胖子」还是拥有WinCE机型而被称为「蜥蜴」,这些名字都让人感到亲近。当然在这群人中,少不了在掌上设备上做开发的程序员。
中国的PDA市场一直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Palm还是WinCE的机型,其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在中国的普及。由于硬件市场的不成熟,使得软件市场显得更为单薄,中国人开发的PDA软件少得可怜。但随着PDA市场的不断成熟,肯定有一天会突破其市场销售剧增的临界点。到那时,或许这些先行的程序员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
雷飏再刮C-Star狂飙
雷飏是原金山词霸的主程序员之一。在离开金山之后,他创建了摩英软件公司,主要面向各种掌上和移动设备的软件开发。在这个行业中,他又一次取得了成功。而香港的一份杂志在去年也把雷飏评选为影响中文电脑的50人之一。
在1998年底,我将金山词霸3.0版本开发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市场的推广和销售了,现在可以轻松一下了。当时我有一个飞利浦的掌上设备,带键盘的那种。因为需要进行一些中文处理,所以利用这个时间做了个简单的基于WinCE的中文平台。
有一天在网上的讨论组中看到几个海外华人在谈论自己的机器无法处理中文,其中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华人。我随便留了个答覆,说:「我可以做啊!」后来就忘了这个事情,但有心的网友利用留下的网址找到我出售共享软件PDF-Lock的网站,又从网站上找到了我的电话,并通过国际长途要求我尽快做一个,并提出愿意购买这个产品。
其实当时微软已经推出了WinCE的中文版,但国外销售的机器都是英文版操作系统,因此存在对中文平台的需求。我当时的版本非常简陋,也没有安装程序,属于DIY的产品,用户需要很小心的安装和修改配置。在后来的一年中,我基本上每星期抽出一点时间完善这个产品(即C-Star),二个月左右推一个新版本。后来又逐渐为这个程序增加了安装程序和使用手册。
到1999年10月份,金山词霸2000也已经开发完成了,作为一个词典类软件,我觉得从程序本身来讲没有更多可以突破的了。而且多年的开发很艰苦,所以想换一下思路,轻松一下,因此我离开了金山。到12月份,忽然想到自己的C-Star软件还一直处于测试阶段,所以静下心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推出了1.0的正式版。
后来可以说是个机遇。在2000年4月份,微软发布了WinCE3.0英文版,也就是Pocket PC。在此之前,微软推出的WinCE版本一直倍受指责,而且在发布3.0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微软在掌上系统方面没有什么动作,其实微软是在潜心开发自己的Pocket PC系统。但外界对此一无所知,很多公司也没有准备。而在3.0的机型上市之后,市场反响非常的好。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香港市场也销售很好,同时其中文化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很多厂商,包括夏普、康柏、惠普等都找到了我,要求做C-Star的捆绑销售,而当时这个产品在网上的销售也非常不错。
有了良好的销售基础,6月份我在北京成立了公司,从那时到现在,公司已经从两三个人扩充到了十几个人的开发队伍,关注的领域也从C-Star这一个产品扩展到了掌上设备和移动设备的软件及后台服务。除了PDA,还有车载和工业控制设备软件的开发。而现在主要的业务方向则是个人使用的小工具软件,比如M-Beam和M-Phone等。
现在我们的产品开发都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因此还在国外的PDA杂志上发布软件广告,每次的广告费至少用要1000美元。因为国内的PDA软件市场很小,养不活自己。但国外的市场硬件产品基数比较大,而且购买能力也强,同时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面向国际市场做,就可以同时把我们软件质量水平,管理水平提高上去。
现在大部分PC上的软件只是考虑到个人的应用,但从发展的趋势看,这些软件还需要和掌上设备结合起来,比如PDA和各种通讯设备,而且要和移动数据库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比较有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