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華網 首頁 >> 房產頻道 >> 房聞 >> 滾動
深圳二手房交易量狂跌 新房破天荒打折賣
2007年07月31日 10:02:25 來源:紅網
【字號 大 中 小】 【我要打印】 【我要糾錯】 【Email推薦: 】
(資料圖片)
深圳美聯物業向本報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進入7月份以來,在美聯物業報盤售房的業主中,有三成業主主動要求調低報盤價格,價格調低幅度在5%-10%左右。很明顯,與原來一味「捂盤」、提價相反的是,賣方態度出現明顯的轉變。與此同時,佔據深圳二手樓交易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原地產,6月份錄得的二手房成交量比5月狂跌2/3。
「這套房子的報價剛剛降了一點,很划算」,昨天(30日),記者在深圳南山、福田區多家地產中介商口中聽到這句話。
在深圳所有二手房買賣將要通過網上交易系統簽訂合同,以及銀行房貸緊縮等的影響,深圳二手房市場報價已開始出現鬆動。
「與6月上旬相比,7月上旬的二手房成交宗數和成交面積下滑超過三成,下滑原因不是個別房型或個別區域的成交出現異常所致,而是市場整體交易開始趨冷。」中原深港研究中心總監張偉如此評價這一市場表現。
眾所周知,二手房市場是深圳房價從平穩到活躍,從活躍到瘋狂的主導性因素,它影響了新房價格的釐定,引領和見證了深圳房價的一路狂奔。
如今,深圳二手房市場在這炎熱而敏感的季節逐步走進冰冷,深圳房地產形勢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相關新聞:深圳二手房價出現漲幅下降 新房價格節節攀高]
「放盤量突然增加了很多,各種類型的物業都有,包括之前很少有的關內房源都出現了,供應量大大增加。但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下,願意接貨的並不多,二手房市場交易量明顯減少。」張偉說。
美聯深圳區總經理王書權表示,杜絕「陰陽合同」後,預計未來兩個月內市場上二手房成交量將出現萎縮現象。
他認為,二手房在此時拋盤對新房的影響不可小看,也就是市面上房子突然多起來了,對真正的買家來講,選擇餘地更大,再加上有5%至15%的跌幅,也將拉低新房價格。
這種說法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受此影響,深圳一手房價格也開始回調。7月16日至22日,深圳全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比前一周下跌1234元,跌幅達8.63%。
昨日(30日),記者採訪了幾個在售的新樓盤,不少新樓盤開始採用明折方式。
寶安區「金地梅隴鎮」開盤均價是1.56萬元,工作人員表示,在7天之內到現場看房並下定金將會得到2%折扣。而一個叫百合御都的樓盤表示:「凡在8月10日之前下定金的均有9.8折的優惠」。而據記者瞭解,以前,這兩個樓盤是沒有任何折扣的。
(資料圖片)
[相關新聞]
深圳樓市"大暑"時突遇寒流 雙限雙競政策擬出台
深圳房價的漲幅持續數月排名全國前列,但值上周節氣「大暑」之時,房價卻遭遇寒流。關內新房的銷售均價連續三周下降,關外房價繼上上周小幅反彈後,上周再次下探。深圳房價表現了今年以來少有的下降情況。
深圳樓市懸著的調控之劍無疑對高企的房價具有震懾力。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在其發佈的《2007年上半
年深圳市房地產分析報告》中指出,深圳市正積極落實「雙限、雙競」政策(限套型面積、限控制性價位,競房價、競地價),以穩定房價。
高壓調控政策壓低深圳房價 新房成交均價降12%
新房成交均價下降,已導致深圳新樓拋盤量劇增。連日來,深圳新樓拋盤量已超過業界預期,上千萬資金開始外逃。而擁有大量熱錢的 深圳炒房團已開始「殺入」廣州、珠海、惠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區。
新房成交均價下降12%
「128平方米250萬的房子,現在業主主動降到240萬了;康欣園一套106平方米的房子,原來標價180萬,也已經降到170萬了。」
[業界觀點]
深圳樓市需要理性繁榮——魯凡(長沙南山地產副總經理)
基於對深港合作前景的樂觀預期,深圳各區的樓價競相上漲,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一端的南山區。
但是,深圳樓市需要健康發展,需要理性繁榮。隨著政策的逐漸明朗,樓市價格漲幅將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住房作為生活的必需品,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理性購買。
房價高企有幾大支撐點——黎文江(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
關內沒有開發用地了,只能向關外延伸;擁有大批有實力的高端消費群體;人口流動性大,居住需求多;加上又是鄰近香港的窗口,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等等,太多錯綜複雜的因素導致了深圳房價的高企。
而近期的波動,要判斷深圳房價是繼續上漲還是暴跌?顯然為時尚早。具體的走向,有待進一步觀察。(劉永春)
相關評論
相關稿件
· 高壓調控政策壓低深圳房價 新房成交均價降12%
· 深圳房價再度下探 本周全線下降
· 樓市"猛牛"脫韁狂奔? 滬樓市大漲 深圳房價下探
· 深圳二手房價出現漲幅下降 新房價格節節攀高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請您發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語並遵守相關規定。
查看評論 留言須知
(責任編輯: 陳光義 )
Copyright © 2000 - 2007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通訊社網絡中心
版權所有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