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5
在剛剛結束的2006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國際乳業高峰論壇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伊利集團處於一個特殊的行業,標準創新,不僅可以有效擺脫同質化競爭,更重要的是,每樹立和挑戰一個新的標準,最直接的受益人是消費者。
作為第七屆昭君文化節的重頭戲之一,論壇吸引了國內外乳業界關注的目光。「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創新和觀念創新。」潘剛告訴記者。他表示,伊利的核心價值觀是不斷創新,追求人類健康生活。在伊利看來,社會價值高於商業利潤,安全與健康大於物質財富,伊利致力於改善人類營養結構,增進人類身心健康,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塑造現代生活方式。
業內專家指出,外資的大舉進入再次證明了中國乳業市場的巨大潛力,但是由於其固有的逐利性,難免出現短期行為。
個別企業片面追求速度和市場份額,把價格戰、虛假宣傳當成了進攻武器,惡性競爭層出不窮,行業整體毛利率持續降低。長此以往,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並對廣大奶農形成巨大傷害。
2005年伊利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1.75億元,成為中國乳業第一個銷量突破百億元的企業。「我們有理由相信,一旦2006年的投資項目達成投產,伊利集團的生產和銷售能力將實現更大突破。」潘剛表示。
「從去年開始,伊利集團就開始逐步擴大產能,提升營銷能力。2005年伊利集團用於產能擴張及技改等項目的總投資額為12.8億元,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等地興建產品生產基地。這些生產基地的建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前期產能不足的問題,同時也使公司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更大的優勢。」潘剛說。
據瞭解,2006年第一季度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32.54億元,較同期增長38.17;利潤總額1.31億元,較同期增長12.87;淨利潤9199.63萬元,較同期增長20.4。其中,液態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4.06,發展勢頭強勁,在淡季,冷飲收入增長了將近70。
「其實,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有世界上最多的沒有喝到牛奶的人口。如果能把市場做深做透,那可能僅僅在中國就能製造出幾個世界級的乳品企業了。」潘剛表示,「這就是未來中國乳業所面臨的最大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