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愛梅之貞者,有愛蘭之香者,亦有愛牡丹之富貴。所謂草木水陸之花,可愛者甚番。
春花不如秋月之明,夏雨不及冬雪之潔,自古已然,而秋月未有春花之艷,冬雪未及夏雨之潤,可見世間萬物,各得其所,各有所長,讓雨雪相鬥,使花月爭芳,徒添義憤,難泯於心,甚悲,甚悲!
《天龍八部》,是為金庸武俠數一數二的奇書,雖然論世態不及鹿鼎記,論博大不及笑傲江湖,然氣勢恢宏,豪氣驚人,國恨家仇,兄弟情侶,情節起伏跌宕,蕩氣迴腸。莫說搬上螢幕,只怕是那街頭小巷,小茶一盅,說起書來,也定叫人心曠神怡。
故事是金庸的筆畫出來,熒屏只是媒介。棄金書於不顧而追求熒屏的區別,可謂捨本逐末。
不懂的藝術有不同的理解,何況是文化差異巨大的大陸和香港呢?
倘若連審美觀都統一了,還讀什麼書?學什麼習?照套公式,溫習經典,如此而已,豈非索然無味得很?
大陸香港武俠之爭,由來以久,一句話,一篇文章就銷聲匿跡,不過只是空想而已。
金庸武俠故事的普及,更越來越趨近於通過直白的電視而不是富有想像的文字。有時候覺得,電視很簡單,太簡單,不大用思考,不大會想像,如此美妙的故事,即便中間打個一兩折,根本無關緊要。
於是不同的電視出現了,同一個故事不同的版本出現了,爭鬥也就出現了。
想來也是好笑,都是從東街走到西門,至多不過是一個騎馬一個坐車,騎馬有騎馬的舒服,坐車有坐車的痛快,當然也有走的,跑的,似乎竟連飛的也在醞釀。
只是形式的不同,對內容會有多少影響呢?
會有些吧……也許騎馬的繞了好一個大彎,坐車的直來直去,即便如此,那西門還是西門,不會是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