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地圖 - 網路之家

天龍八部地圖 - 網路之家 - 天龍八部地圖


!!!!! > 進入超人氣園地 < !!!!!

天龍八部地圖

白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洱海區域。,,,20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金屬工具,發展農、牧業生產。公元2世紀,漢武帝就在蒼洱地區設置了郡縣。8-13世紀,這裡先後出現了以彝、白先民為主體的南詔國和以白族段氏為主體的大理國。

 段氏之祖,歷代為南詔重臣,最早可追溯到天寶戰爭中的段儉魏(段忠國),是思平六世祖。段氏從段恩平建大理國至段興智為忽必烈所滅,歷二十二世,持國316年。這300年間,大理和大宋政權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係,所以宋朝儘管不斷受到來自北方民族的侵擾,而南方邊境真正是百年無患,和唐時情形完全兩樣。這當中有一件事情可能是有意義的,且多為史家所提及,那就是所謂,「宋揮玉斧」。傳聞宋建國之初,有人向宋太祖趙胤提議用武力征服雲南,並獻上大理國地圖。太祖用玉斧(一種文房古玩)沿大渡河一劃,曰:「此外非我所有。」從此之後,宋與大理以大渡河為界,互不侵擾,相安無事。對於此事,學界多有異說,或謂宋以唐亡為鑒,或謂宋朝軟弱,又忙於經營北方,無暇遠略,這些都是從消極的意義上看待此事。可不論揮玉斧之事是真是假,也不論趙匡胤當時打什麼樣的算盤,在大理未亡之前,宋朝一直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卻是一件不爭的事實。300年間,大理國崇信佛教,奉行的大約是和平立國的方針,對外不侵不討,對內也較少殺戮,這一點與以往的蒙氏、鄭氏也完全兩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段思平曾受楊干貞無情追殺,可思平對其家族並未見有血腥屠殺的記錄。再有,段氏執政300餘年,其間當然少不了為權力的爭鬥,而段氏22代君王中,竟有9人禪位為僧,這也成為大理國政治文化中頗值得關注的現象。

  當然,大理與內地的交往也並沒有因為趙匡撒的玉斧一揮而中斷,事實上大理段氏一直努力想與宋朝保持一種較親密的關係。仁宗皇佑四年,宋朝叛臣依智高兵敗後逃往大理,段思廉毫不猶豫地殺了他,將他的腦袋裝在一個匣子裡送往宋的京城,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崇寧二年,段正淳遣高運泰人宋,求經書69種,藥書62本;嘉泰二年段智廉又派人入宋求大藏經1467部,置於五華樓。這種文化的交流說明中原文化對大理仍有很強的吸引力。而那個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出盡風頭聲名遠揚的段和譽(段譽)更是與大宋朝投桃報李,情濃意密。政和六年,段和譽遣使人京,貢馬380匹,另有香、牛黃、碧阡山、金剛經等。宋封段氏為雲南節度使大理國王。宋與大理,似乎還是保持了一種唇齒相依的關係。
 在一定意義上說,大理國的滅亡是與南宋政權的衰敗聯繫在一起的。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領凶悍無比的蒙古大軍兵分三路遠征雲南。忽必烈以革囊為船渡過了金沙江直撲大理。當忽必烈的軍隊翻越點蒼山突然出現的時候,大理人感到真是神兵天降。在進行了螳臂擋車式的徒勞地抵抗之後,大理國最後一位國王段興智做了忽必烈的戰俘,然後,他選擇了投降。忽必烈認定的對手是大宋,他打大理只是其滅宋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大宋當然該明白所謂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大宋似乎並沒有給大理一點點援助,所以這妙香古國在蒙古大軍的鐵蹄之下幾乎來不及呻吟就玉殞香消了。好在忽必烈這個粗獷的蒙古漢子似乎也被大理美麗的河山感動了,他一反常態下了禁殺令,大理得免屠城之災。這件事情肯定也讓段興智很感動。
  段興智的投降馬上得到了回報,忽必烈赦了他的死罪,他被封為「摩訶羅嵯」(梵語,大王之意),統領雲南八路「鄉兵」。在以後20多年的時間裡,段興智帶領著這支以自族為主力的地方部隊,轉戰雲南,遠征貴州、湖南,為成吉思汗的子孫建立統一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死後還被追溢為「大理向義王」,其子孫享有世襲「大理總管」的特權。也許,段興智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的一個最為成功的範例。

日曆

<< 2007·03 >>

Sun

Mon

Tue

Wen

Thu

Fri

Sa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控制面板

最近引用

    Search

    站點統計

    • 文章總數:374
    • 評論總數:32
    • 引用總數:0
    • 瀏覽總數:Errorvisit
    • 當前樣式:default
    • 當前語言:UTF-8

    鏈接

    圖標彙集


    Powered By Z-Blog 1.6 Final Build 60816

    Copyright 2007 LetsFu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