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方言的文化解讀

一、寧波方言的特點和研究概況
寧波方言屬於吳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寧波方言既有吳語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下面擇要予以說明。
(一)語音方面 寧波話向來以“石骨鐵硬”著稱,有一句俗語叫“寧可聽蘇州人吵相罵,勿可與寧波人講閒話”,意思是說,雖然同是吳語,蘇州話“糯”,即使吵架也好聽;寧波話“硬”,即使說話也像吵架。“石骨鐵硬”正是寧波話語音方面的特點。這是因為,第一,寧波話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聲字。唐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滅、雪及笠、獨等字都是入聲字,帶喉塞音韻尾,讀起來特別短促。第二,許多復韻母變成了單韻母。如ian→i;an→i。因而下面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錢=纏=奇,剪=展=幾,線=扇=細;聯合=離合,尖刻=饑渴,煙廠=衣廠,面飯=米飯。第三,說話的語氣、語調上也體現了“硬”的特質。寧波話語音方面的另一個特點是音變現象比較普遍而且復雜。例如:鴨,鴨蛋,音壓;一只鴨,音如晏。貓,白貓黑貓,音如毛;一只貓,音慢。牌,門牌,音排;撲克牌,音辦。叔,兩叔伯姆,音縮;阿叔,音宋。伯,伯父,音百;阿伯,音濱。腳,腳骨,音接;拐腳,音將。了解這種音變現象,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寧波方言中一些疑難問題。如“虹”,地道的寧波話不叫虹,叫鱟(音如吼),俗語有“東鱟日頭西鱟雨”、“早鱟勿過晝,夜鱟曬開頭”等說法。鱟本指鱟魚,一種殼似堅甲尾似劍的海洋動物,本義與虹無關。鱟當虹講,其實就是虹的音變。“端午”又作“端五”,寧波話則說成“東五”,俗語“吃了東五粽,還要凍三凍”,東也是端的音變。男孩寧波話叫“小挽”,有人以為“挽”是“烏鬟”的合音,有人以為本當作“小頑”,頑取頑皮義,其實小挽即小娃的音變。寧波以“隘”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鄔隘、王隘路、姚隘路,舊有“東鄉十八隘”之說,此字普通話讀ài,寧波話讀尬,讀尬有音理依據,隘從益得聲,同聲符的“溢”字寧波話讀革,如水革出,老酒倒了革進革出,可作旁證。天一閣有個麻將起源地陳列館,學界有麻將起源於寧波的觀點,證據之一就是麻將得名於麻雀,而麻雀寧波人正叫麻將。

------------------------------------------


一、寧波方言的特點和研究概況
寧波方言屬於吳方言太湖片明州小片。寧波方言既有吳語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下面擇要予以說明。
(一)語音方面 寧波話向來以“石骨鐵硬”著稱,有一句俗語叫“寧可聽蘇州人吵相罵,勿可與寧波人講閒話”,意思是說,雖然同是吳語,蘇州話“糯”,即使吵架也好聽;寧波話“硬”,即使說話也像吵架。“石骨鐵硬”正是寧波話語音方面的特點。這是因為,第一,寧波話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聲字。唐柳宗元《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絕、滅、雪及笠、獨等字都是入聲字,帶喉塞音韻尾,讀起來特別短促。第二,許多復韻母變成了單韻母。如ian→i;an→i。因而下面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錢=纏=奇,剪=展=幾,線=扇=細;聯合=離合,尖刻=饑渴,煙廠=衣廠,面飯=米飯。第三,說話的語氣、語調上也體現了“硬”的特質。寧波話語音方面的另一個特點是音變現象比較普遍而且復雜。例如:鴨,鴨蛋,音壓;一只鴨,音如晏。貓,白貓黑貓,音如毛;一只貓,音慢。牌,門牌,音排;撲克牌,音辦。叔,兩叔伯姆,音縮;阿叔,音宋。伯,伯父,音百;阿伯,音濱。腳,腳骨,音接;拐腳,音將。了解這種音變現象,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寧波方言中一些疑難問題。如“虹”,地道的寧波話不叫虹,叫鱟(音如吼),俗語有“東鱟日頭西鱟雨”、“早鱟勿過晝,夜鱟曬開頭”等說法。鱟本指鱟魚,一種殼似堅甲尾似劍的海洋動物,本義與虹無關。鱟當虹講,其實就是虹的音變。“端午”又作“端五”,寧波話則說成“東五”,俗語“吃了東五粽,還要凍三凍”,東也是端的音變。男孩寧波話叫“小挽”,有人以為“挽”是“烏鬟”的合音,有人以為本當作“小頑”,頑取頑皮義,其實小挽即小娃的音變。寧波以“隘”為地名的很多,如邱隘、鄔隘、王隘路、姚隘路,舊有“東鄉十八隘”之說,此字普通話讀ài,寧波話讀尬,讀尬有音理依據,隘從益得聲,同聲符的“溢”字寧波話讀革,如水革出,老酒倒了革進革出,可作旁證。天一閣有個麻將起源地陳列館,學界有麻將起源於寧波的觀點,證據之一就是麻將得名於麻雀,而麻雀寧波人正叫麻將。


------------------------------------------
2008/04/05 02:46 2008/04/05 02:46
View Comments, Trackbacks
댓글을 달아 주세요
Testing System ^^"